堂會可自製向上流文化
第 2482 期(2012 年 3 月 18 日)
◎ 要聞
胡志偉牧師(左二)坦言,現今青少年收入較低,教會要有準備未來奉獻收入會減少。
數年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直指教會有「老化」的傾向,呼籲各堂會著力於青年工作。至零九年,香港教會普查顯示本港青少年信徒人口較過往有所提升,大多堂會能「留得下青年」,教新再次挑戰堂會培育青年信徒能成為領袖,接過教會下一棒。
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贊助的「留得下青年、打造上領袖?」研討會於三月八日上午舉行。教新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從過去香港人口普查看青年的最新發展,他總括今日的青年普遍較十年前教育水平提高、向上流動較過往低、工資增長較慢、經濟能力較弱、遲婚、社交技能較差、對性開放程度提高。
面對這群「第四代香港人」,胡牧師認為教會須就此作出調整,如從前導師處理升學問題,今須改為職業輔導。他亦坦言:「零九年大學生入息中位數僅得一萬一千元,教會有限的資源相對以前較易聘請大學生為幹事,但同時要有準備,未來奉獻會因著年輕人薪金偏低、樓價高企等的問題而逐漸減少。」
北美教會過去出現嚴重的青少年信徒流失現象,其中有七成人在二十二歲離開,有八成在二十九歲離開,原因出於青少年只與教會青年事工有關,而不是教會。不少堂會為留下青年而設有青年崇拜,但胡牧師認為今日的教會過度將青年層分割,自成一角,強調教會需要將「五十後」的智慧加上「八、九十後」的想像力,兩代一起成就大事。
多設名目建立自信
青年須時勢做英雄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觀塘堂主任牧師盧偉旗認為,今日年輕人在外無法攀上高位,欠缺成就感,教會有自主權利,可以製造向上流文化給青年信徒,他說:「我們可以多設名目,例如智囊團、組長、區長等,有很多級可以升,最後鼓勵做傳道,為青少年建立信心和給予肯定,過往八年我們培育了六位攻讀神學的新一代。」
「年輕人有時限,最不成熟時不重用,待他們成熟時已走了。我作為堂主任需要冒險,放手給青少年。」盧牧師說,又指青少年不需要「餧養」,反要時勢做英雄,安排難度較高的挑戰,他認為不需要「似樣」才可事奉,事工正是讓青年人實踐恩賜的平台。他最後指培育青年領袖有不可或缺三支柱:領導力訓練、使命傳遞、建立自我價值。
笑言自己是「反建制」的沙田浸信會青少年及外展總監蘇麗嬋女士,在青年事工中常帶動他們用另一角度看社會問題。她分享該會的重點事工分別有Discipleship(門徒訓練)、Ufest(青年佈道會或講座)、Outreaching(外展),例如探訪無家者、性工作者,她說:「青年人需要眼界闊一點,看看真實世界的他者究竟如何生活。不能做愚民年輕人,基層人士面對逆境的生活方式其實令人欽佩。」而在參與社會的課題中,意外的吸引到青年信徒的同學主動參加,慢慢加入教會形成增長。
OnTrack Networks事工顧問趙錦德牧師發現:「今天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正是所身處那個年代的價值取向所造成的,時下的價值觀已隨時代改變,所以年輕人的看法與我們不一。」他分享早前觀看由一群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擔任講員的網上會議「Ground Swell」,大談教會的青年事工,令他明白到青年需要教會導師的「Coaching」(指導),長一輩需要以身作則進行身教。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