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續篇


2464 期(2011 年 11 月 13 日)
◎ 時事透析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區議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亦正如選前預料,建制派政黨及政團取得重大勝利,其中民建聯更成為大贏家,共取得一百三十六個議席,較上屆一百一十五席增長十八個百分點,而且勝出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此外,工聯會的勝出率亦超過六成,兩大政團的參選成績確實亮麗。

  至於泛民主派政團之選戰結果,則出現相當倒退。以民主黨為例,其議席由五十九席下降至四十七席,而勝出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六;公民黨的議席由上屆八席微跌至七席,民協由十七席下降至十五席;此外,社民連和人民力量更遭逢嚴重挫敗,前者二十八人參選全軍盡墨,來屆將沒有?何區議會民選議席,而後者六十二人參選,則只有1位當選。

  是次多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參與區議會選舉,其中多位未能當選,包括公民黨的陳淑莊和湯家驊,民主黨李永達和黃成智,職工盟李卓人,及高調追擊對手的梁國雄及陳偉業。

  種種現象顯示,整體選民對泛民主派的支持有所下調。過去的方程式:投票率愈高,愈有利於泛民,看來已不復存在。筆者甚至認為,是次投票率增長了百分之二點五七,而選票更多流向建制派,正可能反映新增長的投票選民,正要向泛民主派表達不滿的信息。如此看來,是次選舉結果很可能是民意清楚轉向的分水嶺。

  泛民內鬥不單是分薄票源,更使不少巿民對整個民主派陣營感到失望,甚至厭惡,因而整個陣營流失不少選票;而講求地區資源和政績的區議會,政治明星效應不彰;此外,在競選立法會分區直選議席,由於受惠比例代表制,過去社民連即使只獲取較低百分率的選票,也可當選,但區議會以單議席單票制操作,若兩人對決,則必須得票過半才可當選,這就更不難理解社民連及人民力量慘敗的原因。

  無法得知基督徒是次參與區議會選舉的投票人數,總是期待信徒要更多關心社會,而選舉是其中一種參與方式,看似簡單,但其實有深層的意思。作為一位公民,不論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有否成功當選,在選舉以後,我們要接續的責任,就是要監察當選議員有否兌現競選承諾,並如何努力服務社區。當然,自己能投身參與服務社會,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事。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