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0 期(2011 年 5 月 29 日) ◎ 家庭醫生手記 ◎ 蕭烜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壓力人人有。當壓力接近沸點,方才想到要減壓力。但壓力的源頭在哪裡?很多人的壓力多來自工作、家庭等。然而,很多外在情況並非三兩天形成,更非三兩天可解決。於是人們惟有無奈地接受。然而,長期處於高度壓力下,身心都會有病,那如何是好?
其中一個常被忽略的重點,就是我們面對壓力的反應。當壓力來臨,你的慣性反應是怎樣呢?
情緒低落?想放棄?想逃避?
或是負面思想?總想像著最壞結果會發生?
又或是生活習慣不自覺地改變了?有些人面對壓力時會吃多了;有些則會吃少了;有些人會發展出一些「習慣」,如打機,甚至抽煙喝酒。
有些人則是惹下一身病痛。壓力大時,人會不自覺地咬緊牙關,抓緊拳頭,縮起肩頸等,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痛症。
有一位朋友,自從公司來了一位新上司,他便覺得上司總有意無意地針對他,有時甚至無故捉住他罵一頓。
他感到很辛苦,便來看醫生。每次來到,便把那些「被屈」經是一一傾吐,才稍覺舒暢。他面對壓力的反應是甚麼?是憤怒。當他意識到上司不能轉,憤怒的思緒卻能調整時,他終於能逃過了長期壓力演變成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