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的契機與危機


2440 期(2011 年 5 月 29 日)
◎ 教會之聲 ◎ 周永健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多年前在美國一間華人教會主日崇拜講道後,數位執事午膳款待。言談間一位執事告訴我:「周牧師,你今天講道,教會已經為你買了保險。」他隨後解釋說,教會防範有人宣稱因聽道引致心神不適,或針對講道內容而提出法律訴訟,為了保障教會及講員而有此措施。我從沒想過講道可能為自己和教會招惹麻煩,希望在香港不至如此。

  宣講是傳道人神聖的工作,也是重大的責任。每次站在講壇上,傳道者宣講神的道,承擔神聖的任務。面對留心聽道、渴慕真道的信眾,他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宣講的內容視乎聚會的性質和場合而定,例如主日崇拜、佈道會、培靈會、感恩會、婚禮、安息禮等,各有不同的重點,但總離不開講解聖經,傳揚福音,使人認識神,明白聖經的教導,並遵照真理行事為人。

  現今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為宣講營造契機。過去,在現場所聽的道,聽者只能存留在記憶或筆記之中,但如今藉著錄音、錄像光碟及互聯網等媒體,信息可流傳遠近,接觸更多的觀眾聽眾,並且可以重複觀看和細聽。正因如此,宣講的每字每句都有跡可尋,顯露無遺。假若有人認為其中有不正確的報道、冒犯的用詞、不恰當的話題,或任何異議,都可以指明出處,用作「把柄」追究,小事可變為大事。上述的情況稱為宣講的「危機」,可能過於嚴重,但若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是可惜的事,傳道者宜格外加倍謹慎。

  傳道人為帶出信息的實用性和適切性,使信仰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宣講時往往提及國際新聞,社會近況,大眾所關心的議題,以此舉例說明,並從信仰作出回應。講壇不是談論政治、評論時事的地方,這點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異議,但有時界線不易分清,因為信仰的關注和實踐,都會涉及宗教、政治、道德、經濟、民生等層面。因此,傳道人首先要確定所提到的事例和課題,與宣講的信息有關,切勿離題,更不可借題發揮。其次他要確保引述的資料準確無誤,不可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訛傳訛。最重要的,宣講時不宜發表和附從某種個別的立場和見解,不以此作權威性的指示,不作批評,不低貶別人,並要避免激烈和容易被誤解的用詞。需知出口之言如覆水難收,更不能加以否認。有時在講者雖無心,聽者卻有意的情況下,事後還需作多番澄清和解釋。

  傳道人堅守信仰的立場,持定道德的準則,要有放膽宣講的勇氣。與此同時,傳道人必須負起宣講的言責,維護宣講的尊嚴。香港是多元化的社會,不是人人認同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觀,在教會內信徒亦有不同的觀點和取向。傳道者透過研討會、專題講座、座談會等,虛心聆聽不同的聲音,接受質疑信仰的挑戰。不過講壇不是進行這些活動的地方。我們的宣講是要傳揚神的真道,造就生命,建立教會。

  

周永健(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聯會新會堂巡禮】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