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發奇想,翻一下手頭常用的詞典工具書,看看「耶」字下有沒有收錄關於主耶穌的詞條。
查台灣出版的《國語活用辭典》,「耶」字下收「耶和華」、「耶誕老人」和「耶穌會」三個詞條。再查中國內地的《現代漢語詞典》,「耶」字下也收三個詞條:「耶和華」、「耶穌」和「耶穌教」。香港本地沒有較具規模的詞典可查,姑且翻一下香港教育界、語文界常用而莘莘學子幾乎人手一冊的《商務新詞典》(91年版),該書在「耶」字下,一個詞條都沒有。
字典詞書不可能甚麼字詞都收,編刊字典詞典書總要有個編收標準,否則逢字必收逢詞必錄,也不一定是好事。空城未參與過編字典或詞書的工作,但作為語文工具書的「長期用戶」,總可以歸納出一些字書詞書的編採原則。
工具書要求實用,除了一些較專門的字書詞典,一般的字書詞典都優先收錄「常用」的字詞(即詞典凡例中常提及的「一般詞語」),如果編字典詞書,遇上「耶」字,是否真的可以像香港的某些工具書一樣,「一條不收」呢?
平情而論,從「常用度」、「知名度」甚至是「常識」的角度來講,「耶和華」或「耶穌」在詞典上都應「榜上有名」。上舉的《國語活用辭典》及《現代漢語詞典》都有收錄,再擊點瀏覽網上《國語辭典》,都同時兼收「耶和華」與「耶穌」詞條。反觀《商務新詞典》在「耶」字一欄下空空如也,這情況倒也值得主內同人注意和深思。
如果說詞典編採原則是要避免採刊宗教用語的話,則在同一部的詞典中,「釋」字下卻收錄了「釋子」(僧徒之意)、「釋典」(佛家典籍)等佛家專門用語,這些用語又算不算是「一般詞語」呢?該書編者還在「釋」字下注明「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泛指佛教。如釋門、釋典。」若準此例,同一部詞典中「耶」字之下是否也有必要簡單注明一下,必要時還應補上相關的詞條呢?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