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林立於繁華的社會,社會的轉變速度往往要比教會更新速度來得要快,教會為迎合「市場」,宣教佈道的方式不惜要追趕潮流。但當我們停下來反問自己,如果教會是瓶,福音是酒,處身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我們的教會是新瓶盛著舊酒,還是舊瓶盛著新酒;抑或是新瓶新酒,舊瓶舊酒?我們會否在忙亂之中亂了陣腳,忘記了上帝為教會和自己所定在宣教有使命上的位置呢?二十一世紀也許是時候「反璞歸真」,歸回真實無比的上帝計畫中。
上月在南非普敦市舉行的「第三屆洛桑世界福音會議」有來自全球一百九十八個國家,約四千二百位領袖在會議中探討全球宣教的前途。會議後,華福中心和華福香港區委於十一月三十日進行回應討論,舉辦「洛桑、華福對今日華人教會意義及二十一世紀香港教會的福音前景」研討會,當日約有二百二十位教牧同工出席。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總幹事李秀全牧師指,今次有逾七十間華人教會參與,令他得到很大激勵,他說:「西方教會一直走在我們前面,今日最後一棒,我們迎後趕上,藉著宣教活動,向上結出果子。」
各國信徒同聚於一,共探宣教發展,「在會上很清晰看到不同民族的哀聲,這些哀聲達於上帝,世界變化好大,但福音未傳遍!」姚健偉牧師說。他續指,近年福音在非洲、拉丁美洲及亞洲發展迅速,基督教的重心移往南半球,今年洛桑在南非舉行就是最好的證明。但福音仍未傳到世界各方,如看似難於向他們傳福音的回教群體,姚牧師卻認為上帝的恩手從未放棄回教徒,反而裡面有很多呼聲,近年亦愈來愈多回教、印度教群體歸信基督,他認為宣教工作應再「加把勁」。
教會白內障 被現世侵蝕
劉振鵬牧師指出香港教會現時的問題與西方教會相近,同為君士坦丁式白內障(The Constantinian Cataract)。亦即信徒對作門徒的重視被宗教禮儀所取代;教會以層級體系保護正統,取代新約的門徒生活群體的觀念;救恩不再被解釋為現世轉化的恩典,開始被等同他世的獎償,甚或被歪曲為一份免落地獄的保險和上天堂的通行證;視全世界為基督教的疆土,但教會和世界卻不像基督。他說:「香港沿英國制度統治,令政教難以分離,教會不甘作小群體,於是被現代性馴服。教會原是另類城邦,是一個獨立的文化,教會不是要去轉變文化,而是要抗衡文化,與世界交手,活出先知與祭司職份。」
禤智偉博士批評教會事事關心,但無質量,最終弄巧反拙,他舉例說:「有些牧者講道時喜歡時事評論,但自己還未搞清事實,沒有做思考工夫便隨便發聲,與坊間評論無所分別,究竟有否考慮過評論是否忠於聖經?」他認為香港教會為迎合市場做了很多反智行為,如將牧養對象變成顧客,抱著以小博大的心態傳福音。他強調傳福音是信徒「終極」的使命,其他使命若非有助福音工作應是「可有可無」,他重申:「如事事關心若不得果效,寧願不關心。」
廣闊福音禾場 合一緊守位置
「如果今天上帝要我們交中期考的成績表,你認為你的成績將如何?」莫樹堅牧師挑戰在場牧者地問,再問:「普世差傳是一塊大藍圖,你的位置在哪裡?」他說在歷代至今,教會歷史上有很多人為的錯誤,但福音同樣被傳開。上帝給信徒普世差傳的使命遍滿全地,各人獨特的角色和恩賜,互相建立,為同一個福音作同一個見證。
他續言各教會要放下「恩怨愛仇」,謙卑主前,合一作工:「一個成功的教會不是在於人數的加增,而是會運用恩賜、資源和能力去幫助其他教會,能夠幫助整個社區的堂會連結一起才是真正的成功。每個教會有今日的光景全是昨日飽經了恩典,並無一個理由值得感驕傲。」
教會在傳福音的過程中,為達目的、見人數,也許在當中會不自覺地為基督教加了「調味料」,蔡元雲醫生經過今次洛桑會議,深深體會香港教會的前景需要教會「反璞歸真」,除去那些「調味料」,不論國籍、不論三自教會還是家庭教會,簡單地在上帝裡同歸於一,合一宣教工作,在上帝裡同歸於一達到「一上帝、一信、一身、一使命」。謙卑在主前,相信上帝在動工,在黑暗世界中觀望神的真光。像洛桑大會的主題「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林後五19)一樣,讓上帝作主動,帶領著二十一世紀的宣教工作。
(左起)莫樹堅牧師、劉振鵬牧師、禤智偉博士、姚健偉牧師、李秀全牧師及羅杰才牧師於研討會上,與眾教牧同工分享洛桑大會中的體會。
李秀全牧師指二十一世紀的差傳工作,由中國人接棒。
蔡元雲醫生認為教會應「反璞歸真」,由神主導宣教工作。
是次研討會有約共二百二十位教牧同工出席。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