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


2413 期(2010 年 11 月 21 日)
◎ 誰是鄰舍 ◎ 余妙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成立關愛基金,由政府與商界各出資五十億元,以支援那些在綜援安排未能顧及的人士,發揮救急扶危的作用。一百億元若安排得好,的確可以為有需要人士解決具體困難。不過關愛基金一提出就引起社會大眾對基金許多負面的回應和質疑。商界、社服機構、政界人士和團體都紛紛加以否定。縱觀一眾的回應,大多集中在金錢的籌募、運作和分配上,對基金成立的目的存疑,認為有「造勢」和「?彩」的嫌疑。

  據社會服務聯會的研究指出,全港有一百二十六萬貧窮人口,約有二十八萬綜援戶,接近有五十萬名綜援受助人,亦即表示有七十萬名貧窮人士未有領取綜援等福利津貼,有四十九萬人屬在職貧窮人士,他們需長時間工作,不過收入未能解決基本生活所需。有接近十萬名長者因居於自置無電梯的唐樓單位中,無法申領綜援和公屋,又年老體弱,上落樓梯不方便,正在孤單地求存。又有罹患頑疾人士,要長期購買昂貴的藥物,已花盡了家人積蓄,仍在病患中,繼續要吃藥續命。又有貧窮成人,牙患嚴重,無錢見牙醫,只好忍受牙患痛楚。又有拿著雙程證的媽媽,由於在等候單程證批核期間丈夫突然離世,惟有用雙程證,每三個月續期來港照顧子女,前路茫茫。還有二十萬名生長於貧窮家庭的兒童以及少數族裔的家庭,他們都需要有人關愛,但關愛肯定不是單以扶貧或金錢投放就可解決問題和處境。

  關愛基金的出現,實在不應只停留在「基金」的籌募和派發上,而應更聚焦於「關愛」上。如何能讓有需要人士經歷到有人關心和愛護?如何能為社會建立一個關愛文化?馬太福音二十五章記載耶穌審判的故事,義人回答王說:「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王說:「你既作在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義人關愛最小的,這行動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一種習慣、一種持續的行善力量、一種不望回報的行為、一個敏銳他人需要的自然而然伸出援手的善意。這種關愛文化是耶穌所稱許的,也是今日關愛基金所最需要的。政府設立關愛基金的原意是好的,只可惜引起了不同的揣測,或者我們該反璞歸真,重新思考關愛的意義,讓關愛基金真正能成為有需要人士的關愛行動。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