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歲的杜葉錫恩淡出政壇多年,但仍心繫港事,每天閱報掌握民情,她日前來信報館,痛斥有富人經常吹噓如何賺大錢,對基層關愛不足,竟仍想要求將利得稅由16.5%減至15%。」
《明報》10.10.2010
如果香港要頒一個社會良心獎,年屆九十七歲的葉錫恩是最恰當的人選。
由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這位來自英國紐卡素貧民區的英國女傳教士已經植根及服務香港。她原本被派到中國大陸傳教,五一年到香港。最初英國差會指派她開辦幼稚園,她卻不認同教會辦學只是為了傳教,為此她憤然脫離了差會。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生活很艱難,也有很多貧污,葉錫恩走到當時最貧窮的地區調景嶺(當時還是叫「吊頸嶺」),在那裡和杜學魁先生一起創辦慕光英文書院。葉錫恩覺得仍不夠,還要推動社會改革,倡議社會公義,為此她毅然投身政界,六三年起出任市政局議員,這時政府開始討厭她,認為這個女人常為政府帶來麻煩,幸好當時的殖民地政府仍有一點厚道和寬容,沒有封殺她發表批評政府的言論。
葉錫恩是一位忠誠的社會主義信徒,她在六十年代有很多英國工黨的朋友,在英國國會為香港的低下層說話。回憶那段日子,九十七歲的葉錫恩仍然很有火氣:「殖民地時代,英國視香港人為二等公民,只有港督麥理浩施政比較好。」那段日子葉錫恩在報章撰文批評政府,特別針當時猖獗的貧污和腐敗情況。六六年四月因天星小輪加價而觸發騷亂,她曾被政府施壓叫她收聲,強悍的她因而落淚。
跟一般倡導社會公義的社會行動家不同,葉錫恩把她的信念貫徹於自己的生活中,她現時僱用了兩位菲傭,本來她們的工資可以只得三千五百八十元,但葉錫恩考慮到香港的物價,偏偏付出多一倍工資。
慷他人之慨,自己卻一毛不拔,這是時下許多社會行動家以至政黨人士的特色。香港人至今仍尊崇葉錫恩,視之為社會良心,特別是四、五十歲以上的,因為都記得在人人噤若寒蟬的日子,曾經有一個白人女子,住在調景嶺一所學校宿舍,過著簡樸的生活,卻從來沒有停止過為窮人請命。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雲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