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我有否上教會的主日學,我答沒有,我的教會沒設主日學,因為牧師說,坊間已有很多類似課程,不用教會浪費資源重複事工。朋友反問我:教會可以沒有主日學嗎!請問,教會是否一定要自己辦主日學?
我們今日所認識的主日學,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紀英國的主日學運動。當時英國還沒有公立學校,一位從事出版事業的聖公會會友,為了不要讓貧民窟的孩子學壞,覺得最好是辦教育。但鑒於當時社會普遍貧窮,新興的工業又需要密集的勞工,不少孩子都要當童工幫補家計;他們每週工作六天,因此最適合上課的時間當然就是星期天(主日)。那時的主日學老師一般都是信徒,他們以聖經為課本,基本是教認字和讀寫,然後才是宗教的知識。到了一八三一年,全英國的主日學學生總數已逾一百二十萬,約佔其人口的四分之一,可以被視為普及教育的前身。
發展至今,認字和讀寫當然不再是教會主日學的重點。一般來說,傳統教會團契的功能是發展信徒的肢體生活,而主日學則著重比較系統化的聖經教導。不少教會在多年前已發展成人主日學,讓沒有自小參與教會的成年人對聖經有較全面的認識。有些教會甚至倡論「不是教主日學的,就應該讀主日學」。這種不斷學習、持續進修的態度固然令人鼓舞,但要提供適切而有質素的教學卻並非易事。
大勢所趨,近年不少聖經學院和神學研究院都推出多元化的校外進修及證書課程;有些人數規模較大的教會,甚至自行聘請具研究院以上程度的師資,開辦類近聖經學院的課程。這大概就是前面提到分薄資源的問題。但在另一方面,有些教會認為坊間既然已經有那麼多課程,因此不再需要各自辦主日學。問題是聖經學院辦的普及課程,是不是就能夠替代教會的教導呢?這恐怕不能也不應。
首先,除了好像加拿大維珍學院(Regent College)那樣,開宗明義以訓練平信徒領袖為目標外,一般聖經學院開辦普及化的延伸課程,恐怕多少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但教學資源的分散,對於學術研究及教學質素不能說完全沒有影響。而教會愈來愈多倚賴神學教育機構去填補本身教導的不足,亦進一步削弱和合理化教會在牧養方面的缺欠。畢竟,倘若教會的教導工作都給外判出去,信徒需要另外付學費去得到基本的教導,那不能說不是妥協了教會一個相當重要的功能。
昔日以色列人的宗教教育都在各自的家中進行。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轉變,甚至他們亦有困難維持這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主日學固然不能說是一個被命定的教會機制,但它倘能分擔基本教理的教導,或許教會就更能集中精力去鞏固和發展核心的事工,改善主日講壇的信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