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學習


2352 期(2009 年 9 月 20 日)
◎ 窩貼家庭 ◎ 沈雅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尊重孩子的選擇權

  

  新學年伊始,不少家長又忙於替子女找補習老師、安排各種的課外活動,資深心理治療師兼「生命建造」總監潘偉智博士表示,小朋友上學、讀書、參加興趣班,都應該以開心為原則,家長不應該給予太大壓力。

  潘博士本身育有兩名女兒,如今已長大成人,但當年兩女仍讀小學的時候,潘博士說,孩子每天放學,他和太太最關心的,只是她們今天上學是否開心,有沒有過大的壓力承擔不了,反而甚少問及成績問題。他認為,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無論上學讀書、培養興趣,也要像一個遊戲,這不是說你可以亂來,而是要have fun。

  「現在很多家長太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要孩子補習,又要他們不斷學東西,做甚麼也很功能性、要求很高,無形中扼殺了小朋友的感受和喜愛。我想,這也是近年不少小朋友患上情緒病的原因之一。」

  潘博士說,他曾經聽過一個戒毒青年的分享,這年輕人指出,當初吸毒,是因為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覺得父母只是利用他的學業成績,作為他們榮耀自己的工具,年輕人覺得,如果他沒有一張漂亮的成績表,也等於失去個人價值。潘博士慨嘆︰「我很擔心現在的家長,看重小朋友的表現,多於看重小朋人本身。」

  他強調並非反對家長替子女安排課外活動、報讀興趣班等,只是一切應該以人為本,意思是給予孩子選擇權,尊重他們是獨立個體,讓他們選擇真正感興趣、想學習的東西。「如果是小朋友自己真心喜歡學公文數的話,那學公文數是沒有問題的,最怕是父母迫的,那就沒有意思了。」

  為了讓小朋友有均衡、全面的發展,潘博士指出,家長替子女選擇課外活動時,亦應該避免側重某一方面,要同時兼顧包括德、智、體、群、美五育。

  潘博士稱,道德方面,家庭和教會的培育很重要,因此鼓勵家長讓小朋友上主日學;智慧方面,最重要是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和思想的能力,而不是單純透過補習班,熟讀某些記憶或解難方法;體能方面,跑步、游泳、打籃球等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運動不但可以消耗體能,還可以訓練感覺統合和身體協調能力;群性方面,他鼓勵孩子參加群體活動,在無競爭、無比較的情況下,一大班小朋友開心地玩;美感方面,可以考慮學音樂、繪畫等。

  他又特別引用聖經約翰福音十章十節來提醒家長,「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潘博士認為小朋友豐盛的人生還包括了良好的人際關係、熱心社會服務、健康的信仰生活等,所以家長不應該把孩子的學業成績、將來成就凌駕於一切之上,而忽略了發展整全的人生模式。

  

只想兒女開心的母親

 

  藝人楊羚從來都是一個簡單隨心的人,無論對待自己的事業或對待孩子,她都沒抱太大的野心。這位媽媽不求兒女年年考第一,只想他們成長得開心,而這份心意,可從楊羚給一對兒女所起的名字—樂天和樂童,充分反映出來。

  楊羚的長子名叫樂天,今年八歲,而次女樂童今年則四歲。孩子成長到這個階段,不少家長都會特別緊張,一則給他們擠身「爭崩頭」的名校,二則安排他們參加各樣的「特訓班」,希望訓練到子女十項全能。不過,這位媽媽卻大唱反調︰「我好怕這樣,小孩子會很辛苦的。」

  家住新界西的楊羚,並沒有安排子女跨區上名校,相反,一對小兄妹只在離家不遠的元朗唸小學和幼稚園。楊羚說︰「我選擇學校,首選是要有基督教背景,其次要家附近,我不想小朋友每天花數小時車程返往學校,當然,校風純樸也很重要。其實只要學校好,孩子讀得開心,是否名校,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今年讀二年級的樂天,非常投入校園生活,每天放學後都有跟媽媽說不完的話題,這證明楊羚當日的選擇沒有錯。「這間學校採用活動式教學,功課也不算多,加上不少街坊的子女也在這間學校就讀,樂天感到有伴,所以他很喜歡這間學校。看,我不少朋友的子女也在名校讀書,但壓力實在太大,也沒有樂天這麼開心呢!」

  楊羚是一位很重視子女感受的媽媽,所以她從來不會強迫他們做不喜歡的事情、學他們不想學的東西,她的一對子女,可以很自由自在地享受童年生活。

  「玩耍是很重要的,小朋友怎可能忙到連玩耍的時間也沒有呢!每天放學,我便由得兩兄妹玩,他們喜歡玩甚麼便玩甚麼,我不會管。而假日我便會帶他們到戶外走走,例如到沙灘捉海星、到濕地公園看昆蟲,孩子會覺得很開心的。」

  不過,這並不代表楊羚不關心子女的學業,她一樣有給樂天補習、週末讓他上普通話興趣班。楊羚表示,安排樂天每天放學補習,是希望他有穩定的成績,以致有信心繼續不斷學習,加上補習老師會督促他,那麼兩母子便不用為溫書做功課的問題而發生磨擦,騰出來的時間便是親子、玩樂的時間了!

  現在社會競爭大,樂天再過幾年又要面對升中選校問題,問楊羚是否擔心兒子不學這、不學那會很輸蝕呢?

  楊羚再三強調,她看重孩子的品格多於學業成績。「我不期望孩子將來有甚麼特別成就,我只想他們做個好人,就算不能為社會作出貢獻,至少也不會去破壞。這方面,只能靠著神去管教,所以子女從小我就帶他們上兒童主日學,希望他們在神的話語上紮根。」

  她續謂,現在的父母想得太長遠了,其實做人只需要按著眼前的一步步走便是了。「孩子唸幼稚園便應該想他幼稚園的事,孩子唸小學就只想他小學的事,為何孩子明明只唸幼稚園,便要想到他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事呢?有誰可以掌管明天?說不定孩子上不到中學便已返到天家呢!」楊羚說,每當想到這裡,她就會提醒自己放開手,讓孩子愉快自在地體驗人生。

  

是誰偷走了孩子的童年?

  

  很多人都說這一代的孩子幸福,筆者認為,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甚麼是幸福?如果幸福只是狹義地指資源充足、物質豐裕的話,沒錯,這一代的小朋友,絕大部分都很幸福;不過,如果幸福還包括每天放學後可以好好睡過午覺、晚飯後跟父母到公園散步談天,又或者是假日與友伴通山跑玩個痛快等等,我敢說,香港沒有多少個孩子是真正幸福的。

  筆者常常感慨現在的小朋友,寶貴的童年被偷走了!不是嗎,通常他們出生後只有頭兩年時間,可以真真正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只要一踏入兩歲,那管小人兒連走路也未走得穩,父母已經把他們送到全日制幼稚園唸學前班,週末還得接受各種各樣的培訓,諸如參加畫班、英語會話班等,而一場馬拉松式的讀書、考試賽亦宣布正式展開。

  我認識一位在報館工作的朋友,她早在懷孕時,已為兒子鋪好一條名校路,夫婦特意搬家,由粉嶺遷到九龍城,以增加孩子考入傳統名校的機會,而其子軒軒亦不負她所望,今年在某名牌男校就讀小學三年級。

  軒軒的學校要求很高,學生之間的競爭也很大,人人都想做精英中的精英,友人為免兒子被比下去,亦盡心栽培,除補習外,亦安排他參加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希望軒軒能夠成為文武雙全的優才生。

  不是說笑的,軒軒每日的時間表都被擠得滿滿,絕對比一般朝九晚五的打工仔忙碌得多。他每朝早六時十五分起床,七時半回到學校上課,直至下午三時才放學。不過,軒軒逢星期一、三、五都要在校內多逗留一小時,因為他分別參加了奧林匹克數學訓練、英文輔導班和中文輔導班;而逢星期二他便要到琴行學彈琴,星期四則到畫室學素描。

  每天上完輔導班或興趣班後,軒軒就要趕回家補習兩小時,之後才洗澡、吃晚飯。晚上八時半開始做功課,因為功課比較多,他往往要做到十一時半,遇上測驗考試,軒軒更加要溫習到凌晨一時才能睡覺。

  辛苦了五天,很多打工仔都享有週六、日兩天假期,但軒軒就沒有這種「福利」。星期六早上他要學游泳,下午學跆拳道;星期日亦同樣精彩,上午上英語話劇班,下午則學創意技巧訓練。

  筆者曾跟軒軒閒聊過幾句,問他的夢想是甚麼,答案卻令人出乎意外︰「我希望可以躺在床上好好睡一、兩天!」

  小伙子不諱言,密密麻麻的課外活動令他很疲累,而眾多活動之中,他只愛游泳和跆拳道,其他都是為了順從父母而學的。

  友人知道兒子辛苦,但卻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著兒子的好處,她說︰「要是當年我媽媽肯這樣子花心機栽培我,今天我便不會是個賺不到錢的小記者,我寧可軒軒現在辛苦一點,將來的路便容易走得多。」

  對於友人的苦心,我理解,但不認同,也常常引以為鑑,提醒自己他日若有兒女,千萬別像這位朋友,做一個剝奪孩子童年的母親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