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的困擾(下)


2298 期(2008 年 9 月 7 日)
◎ 過渡人生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不育不單是來自外面來的壓力。對於一對夫婦來說,生兒育女可以是他們作為男人或女人的身分的肯定。特別是女性,未能經歷十月懷胎,好像她們女性的性別特質,有一點缺欠似的。與此相關的女性的母性。能夠乳養自己的兒女,也能滿足為人母的身分。當然,對男性來說,若不育的成因是來自男性,例如精子的數量不足或性功能失調等,也會對男性角色的衝擊;再者,男性也有其父性,想延伸自己的生命和培育子女的天職。

  不育也會帶來夫婦正常性生活的壓力,不育背後的原因很多,除了醫學上的檢查外,夫婦也會因著自己的健康狀況來推測不能成孕,可能是自己休息不夠,營養不足。也會選定一個月內最有機會懷孕的日子來進行性愛,性生活本來是夫婦親密的表達,現在卻變成生育的工具,有點本末倒置,大大減低性愛的歡愉。

  當夫婦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等了一兩年,又或者太太已屆高齡產婦的歲數,甚或以一些輔助生育的技術和誘發排卵、子宮內授精等方法都無效,那分挫敗和失望加深。因為不育是一種「沒甚麼發生」(non-event)的事件,不容易與人分享。有時候,更令自我怪責。

  當這些改善不育的策略都試過而未有結果,夫婦開始經歷一種哀傷的階段,要哀傷的損失多的是,不能有自己的兒女,不能成為父母,失去一種沒有後代的將來、覺得自己不夠完整等。

  有一些基督徒夫婦,也會因此對神有憤怒,為何神不賜福給他們。

  這些情緒的起伏過後,夫婦慢慢接受不育的事實,放棄那些輔助生育的嘗試,開始憧憬沒有子女的夫婦生活如何安排,那份適然的感覺浮現。不育的夫婦其實有不同的出路,例如收養兒女,成為教會弟兄姊妹的兒女的契爸、契媽,甚或養一隻貓狗來打發工餘的時間。但這些提議最好是當事人自發想出來的。反而,旁人太快提這些方案,當事人未經歷哀傷階段,會對我們的建議有抗拒呢!

=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一個字一顆心】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