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哀慟任務(上)


2272 期(2008 年 3 月 9 日)
◎ 過渡人生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要順利過渡親人去世之痛,哀傷的人要完成哀慟的六個任務。研究哀傷的專家Rando,用英文字母6R來描寫這些哀慟任務。

  第一是認知(Recognize)死亡的事實,在情感和頭腦上,確認死亡的事實,我們的親人已經一去不返。葬禮、設立墓碑等儀式,都是幫助哀傷者接受這事實。當然,一些意外身亡的情況,哀傷者更要進一步了解真正的死因,例如到親人去世的現場,了解意外發生的經過、翻查警方對死因的報告等。

  第二是對分離的反應(React),這是情感上經歷失去親人之痛,將感受用言語表達出來,身邊有人聆聽哀慟的人訴說不完的哀愁故事。失去親人,不單是失去一個人,背後也會帶來另外的損失,例子,一位十七歲的少女失去爸爸,她會說,爸爸不能見到我畢業,我結婚時,不知誰牽我的手走在紅地毯上。這些都是失去爸爸隨之而來的損失(Secondary Loss),哀慟的人要讓自己感受這些損失帶來的痛。

  第三是重拾(Recollect)與死人生前的關係。別人哀傷時,我們很容易錯誤地叫他要忘記往事,這是不應該的提議。反之,重拾、回憶,收拾一些死者的遺物、照片,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歷程。有時候,用書信向其他親人覆述與死者的故事,都是很有治療作用的。

  除了回想,有時候透過想象,可以重演一些片段,也是需要的。例如,一位母親會定時,回味與去世的兒子的「最後」事件,包括最後見的一面、最後接的電話、最後的一個擁抱、最後的一封書信。

  強調這重拾過程的真切性,哀慟者可以寫一封天國的書信給去世的親人,可以訴說一些對死者複雜、矛盾的情緒。例如,有甚麼感到遺憾的事未跟死者完成,如一起去歐洲旅行;又或者一些對死者憤怒的感受,為何他不辭而別,或這麼早就離去,遺下你一個人面對人生種種。這些重拾、回憶,假設性的對話,都能幫助哀慟者過渡哀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教會中文】

【神學探索】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