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城市的實力,可從最表層的商業、心臟區(downtown)的硬體建設,到最深層的各類行業的人才質素。紐約的曼克頓區商廈延綿如萬里長城,實力不言而喻;但紐約匯聚了各行各業的精英,才是致勝祕訣。為甚麼紐約以至西方各大城市有這麼多人才,關鍵就在出色的大學教育。這方面香港也在靜靜起革命。
相信港人還記得溫總理寄語曾特首,學新加坡在環境、創新、知識和人才的投資。其實,早於溫總之言,已不乏人提及後三者所歸宗的教育建設,在此再加上筆者個人一些分析。
回歸前夕,香港數大專上學院紛紛升格為大學。短短十多年間,這批大學都交出亮麗的成績表,個別科系更追上港大、中大和科大。可以說,各大學的教研實力日趨接近且不斷提升;與此同時,日受重視的全球大學各類比併報告中,據去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公布之排名,港大攀升至十八位,與本港其他三間大學進佔全球前一百五十名;若這報告配合人口比例計算,香港人能享有的大學教育,正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好的。不知不覺,本地的人才培育確已奠下良好基礎。
美國的成功,有賴社會投資在公立及私立大學建設上。誠然,美國不乏為數甚多的學店(俗稱「野雞大學」),但幾乎各州都有至少一間世界級的公立、私立大學,為該州人民培訓精英,提升州與州之間競爭力;政府更樂於增加國外學生的比例,這不單能補助教育經費,更能招收全球學生,從而篩選、吸納優秀的畢業生,為美國效力。
眾所周知,美國以至加拿大、英國、澳洲等皆以教育為國策,大量吸納各國人才,以此平衡大量不重視「讀書」的國民(筆者曾在加國一土著區短宣時,親聞教師說政府要送錢予青少年利誘他們入學)。
參考外國策略,特區政府若能向全球開放,提高比例吸納大學及研究生,則單憑向來重視子女教育的華人(大陸、台、澳、東南亞等近鄰富裕者),就算要付成本價學費仍會慕名而來,因為比較美加英澳的大學,來港讀書的成本仍低得多。當然,香港必須竭力強化大學的質素,甚至邀請全球頂級大學來開設分校,讓此地成為一個教育名城;如此,各地人才更易於「登陸」,甚至會惠及國內,何樂而不為?香港已步進這個歷史機遇了。
硬體本是死實力,人才才是活實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
【聯會新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