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不用課本


2246 期(2007 年 9 月 9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英國一對夫婦實施『行萬里路教學法』。他們讓子女休學一年,全家人花八十萬港元遊歷廿九國,行程近十萬公里。」

  《明報》1.9.2007

  新高中通識課程尚未推行,坊間即出現逾百套通識教科書,令學校和家長無所適從。通識教育其實用不著甚麼課本,最好的通識教育就是讓學生周遊列國,多看多想多探索,自然學會融匯貫通。

  英國一對夫婦育有三名子女,九歲、七歲和五歲。這對夫婦承繼了一筆意想不到的遺產,沒有把這筆錢拿去投資,倒暫時把工作放下,帶三名子女到各國遊歷。他們總共乘坐三十六次飛機、四十七次輪船及廿一次火車,足跡遍及南北美洲、澳紐、亞洲和歐洲大陸。為期一年的旅程,他們到過秘魯馬丘比丘見識印第安文化,登上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驗證達爾文的進化論,並從中國乘搭西伯利亞列車到莫斯科。

  母親蕾切爾說,他們帶兒女遊歷世界,親身教他們地理、歷史和文化等知識,令他們大開眼界,畢生難忘。這對夫婦很有智慧,他們知道「見識」和「胸襟」比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更加重要,而見識是要真真正正的「看見」,胸襟也是要在湖海峻嶺之間培養出來。

  通識教育的起點,是肯定和培養學生的好奇感和探索心。這兩種質素原本與生俱來,每個孩子年幼時都有,只是在長大後被壓抑以至好像消失了。遊歷和探險有助重新發掘人的好奇感和探索心。不一定要到非洲和南美洲,即使近在咫尺的新界吉慶圍、長洲張保仔洞、錦田和十八鄉的圍村,或者澳門的馬禮遜墓和林則徐紀念館,以至深圳的大鵬所舊城,都可以啟蒙和培養學生對人文歷史的志趣。再讀一點余秋雨或龍應台,淺易一點的陶傑和蔡瀾,學生的意境立刻立體了,想像力馬上提升了,這就是通識教育。

  基督教學校理應更明白這個道理。「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敬天畏神,知道造化的創造奇妙莫測,大自然和人生值尋幽探秘的空間多而又多,古今多少智慧的心靈,正是由此而起。領學生歸主,不是教曉他們謙卑和求知的道理嗎?由此接駁於通識教育,不是最自然不過的一回事乎?

  搞不通這個道理,亟亟求問教通識用哪一套教科書最好,通識教育成功的機會幾稀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十大長者】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