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傷殘群體牧養的範式
第 2246 期(2007 年 9 月 9 日)
◎ 教會之聲 ◎ 鄺衛衡
近年討論教會發展的議題,有明顯的轉移。從教會增長到健康增長,從單一發展模式到多元發展模式,從小組牧養到另類牧養等。可見教會領導層洞悉時代的變遷,亦發現教會內部存在的問題,不斷為教會反思更新及找尋新的突破。
教會牧養發展多元化,諸如網上牧養、職場牧養、單親家庭牧養、邊緣群體牧養、外籍人士牧養、北上人士牧養等,都是可喜的現象;但「沙士」之後,出現許多後遺症的傷殘人士,引起教會關注會眾身體健康、靈性健康和生活健康,作出全人關懷牧養。
隨著教會內出現傷殘肢體的增多,牧養傷殘群體便成為教會須迫切探討的課題,因為牧養模式不一樣,需要重新學習和尋求新支援。這是長期的挑戰,也是牽動整體的問題。今試從五方面看傷殘牧養的範式:
聯合牧養觀
傷殘人士是神所愛的。故此照顧傷殘人士,應是眾教會的使命和責任;他們時作遷居,轉教會或不穩定參加教會聚會,需要更多人的了解及關懷。為了填補這屬靈的缺口,支援有負擔的教會及機構,聯合牧養可成為更美的服事,或外展牧養,不單使傷殘者得飽足、被重視、消除歧視,而且對其家人、照顧者、參與事奉者,更是激勵和幫助。
領導層帶動
華人教會的運作模式多是「上而下」地推動事工,因此,教會領導層更是責無旁貸。甚麼不敢嘗試、無經驗、怕彼此「受傷」、無足夠人手、無經費、無福音對象來源、無訓練、無地方、無考慮等都不成問題了。關注教會的少數,或支持傷殘福音事工,不但不是損失,相反必是更大的福氣!若傷殘肢體能參與領導層就更能表達真正的需要。
無障礙敬拜
香港政府於一九九七年立例,新建樓宇必須有無障礙通道設施,其他建築物日後亦須改善(當然古蹟文物例外)。但教會在這方面較忽略,其實只需地方稍作改善,就方便了許多人。科技的進步,已突破許多障礙,勿讓人的決定攔阻別人親近神。要使敬拜也成無障礙,人人敬拜神。不能言語的,可以手舞足蹈、擊鼓彈琴、或用手語讚美神。讓傷殘人士能一同參與敬拜、更能體會神的國就在這裡!甚至躺在床上,也可以參加網上敬拜!
也是被差遣
基督的大使命和大誡命,是所有基督徒的使命和責任。傷殘人士也是被差遣的,他們也有傳福音及牧養的權利,而且他們的見證是有血有肉,更能感染別人的。傷殘人士向傷殘人士傳福音的效果更佳,因彼此認同,更具說服力!神要用他們,讓他們站起來,裝備他們也成為天國的使者,在城市宣教或海外宣教中,也作基督精兵!復康宣教是新的生力軍。
神學再反思
牧養傷殘人士雖然不是新的課題,積累的經驗,成功或失敗,都是智慧的寶庫,需要繼續探究。傷殘神學,不同類型的傷殘人士之決志、栽培、裝備、牧養問題、傷殘心理及社會問題等都應關注。建立資源中心,推動培訓及教育等,必成為教會的祝福。同時讓傷殘肢體可以進入神學院,接受更高的神學教育,這更是神所喜悅的!讓人人可得主的恩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十大長者】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