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正視學生「濫藥」問題


2235 期(2007 年 6 月 24 日)
◎ 時事透析 ◎ 植柏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粉嶺一所中學有四名中二女學生,在校內「索K」後感到不適,被校方報警送院治理,據提供毒品來源,繼將涉嫌販毒學生拘捕。據醫生說,俗稱「K仔」的氯胺酮,能鎮抑中樞神經,服食後恍似「靈魂出竅」,引起血壓急速上升及下降,心律不正,造成神經線永遠損害。

  這一則新聞真駭人聽聞,也令人痛心,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地方,竟然會變成吸毒場所,確實使人震驚,大家驚嘆之餘,不禁要問、香港的學校究竟出了甚麼問題?教育政策有甚麼紕漏?

  涉校內「索K」事件的學校,校長表示不會放棄犯錯的學生,這體現了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值得支持。究竟學校當局應否處罰犯錯的學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少人主張有關學生將要為個人的非法行為負上刑責,學生犯錯,校方向他們施以處罰,讓他們知道犯錯有嚴重後果,驅使他們有反省的機會,而能改過自新,學校的懲罰行動,可向其他學生傳達訊息,必須要潔身自愛,才能遠離濫毒的禍害。

  無論如何,近年「濫藥」有年輕化的趨勢,學生濫藥問題愈趨嚴重,近年每年平均約有五百名學生濫藥的呈報個案,我相信實際情況不止此數,在多個中學生的個人網誌上,發現有人大談吸食「K仔」、「搖頭丸」等軟性毒品的經驗,當中不少人為濫毒而逃學,亦有人在學校躲在洗手間濫毒及吸煙,暑期更是學生的高危期,當局應在青少年聚集的地方宣揚毒品的禍害。

  本港多間國際學校採取「零容忍」政策,在取得家長及學生的同意,會要求懷疑有問題的學生強制驗身,一經證實,即會暫時停學,接受戒毒治療,使學校成為「無毒校園」。

  「濫藥」的毒處人人皆知,為甚麼那麼多青年學生仍喜愛濫藥呢?雖然毒販滲透學校售賣毒品不是很普遍現象,但我們必須透過政府政策;家長教導;學校培育和社會支援,共同合作,大力遏止,不然後果更是堪虞。奉勸學子們千萬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13)那豈不是父母親的期望、師長們的企盼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