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宣教士生病或退休時


2220 期(2007 年 3 月 11 日)
◎ 情牽姊妹心 ◎ 龍蕭念全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過去半年,我在不同的國家探望了三位患過癌症的單身女宣教士和一位退休的女宣教士。

  第一位已是工場上的老將,她的病算是初期,手術之後休息了一段時間,體力已逐漸恢復。她打算告別工場,回到自己地方,慢慢適應回歸的生活和投入本地事奉,這是她個人的領受和盼望,沒想到工場那邊不以為然,力促她早日回工場去,這使她萬分為難。

  第二位病情較重,但暫時穩定下來,可以在差會的辦公室幫點忙,一年之後合約屆滿。她開始感到徬徨,不知道日後恢復宣教士的身分,還是停下來?

  第三位是一位小兒科女醫生,把她寶貴的青春、醫技貢獻給台東的原住民,前幾年政府給她一個榮譽獎,過不久,她發現患上癌症,於是返回加拿大就醫,台東的護士同工們去看過她,帶了一大包的慰問咭,多是小朋友和家長們寫的,貼滿她家的牆壁,然而朋友來了總是要離別的,教會弟兄姊妹負起大部分照顧之責,除了接送、陪伴,更有人記錄她的口述自傳!

  看完安醫生,我還去看了耿教士和她九十五歲的母親。當年耿牧師和師母在內蒙古翻譯聖經,一九五零年撤離中國之後全家在香港住了兩年,才回加拿大。

  頭兩位女宣教士來自亞洲,安醫師和耿教士來自加拿大,最明顯的對比是亞洲教會注重事工,宣教士的身分和福利繫於一紙合約,西方教會在照顧年老或患病的宣教士上較為周全、樂意,而宣教士退休後也甘於淡泊,悠然自得地做一個普通人。

  香港教會在關顧上比較接近西方,亦是值得感恩的。有時,教會願意去照顧,反而是宣教士還沒學會休息,不習慣白白接受愛心服事,讓我心痛。

  上個月我路過韓國,蒙火炬神學院接待住進他們的客舍,一位女同工帶我去到房間,並問要不要為我按摩肩膀。我一向不習慣也想早點休息,便婉謝她了。回想,我應該讓別人有機會服事我呀!

  主耶穌說,「我來,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去服事人。」然而生活中他也接受人的宴請、洗腳、接受少年人的五餅二魚,因此,教會要學習照顧有需要的傳道和宣教士,而我們要學習照顧自己和願意被服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每週新書】

【聯會新會堂巡禮】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