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給我的影響,可以說是終生的。那真是一本叫我愛不釋手的書。在這之前,我沒怎麼看過這類書,對西方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都很陌生。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從未打開過的窗子,使我看到一片從未見過的美妙天空......」 《蘋果日報》13.8.2006
當書展成為市集,當書介成為「名人」曬馬式的自吹自擂,偶爾看到一位低調的編輯寫一本低調的書,其感情之真摯和閱讀品味之高雅,不單是慧眼識英雄,也是千里馬找對了伯樂,其相得益彰實叫人喜出望外。
一位當了編輯廿多年的女士,想起初挑大樑擔任「責編」時負責的第一本書,就是傅雷的《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這位女士憶述該書可以說是改變了她的一生,不單是啟迪了她對西方藝術的興趣,更且由於此書是她親手由首到尾編輯出版的一本好書,令她感到莫大的滿足感,由此她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出版行業,一做就是廿多年。
她回憶最初捧著書的原稿,是作者傅雷的手稿:「他用的是毛筆,寫的是行書,字體之俊逸瀟灑,令人神往。十多萬字啊,每一筆每一畫都一絲不苟。」到該書印妥出版後:「拿到簇新的《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興奮激動,樂不可支,我忍不住對當時的老編蕭滋說:『感覺就好像生了個孩子!』」
這就是敬業樂業。敬重自己所做的,不論是一本書、一份職業、服務一個人,才可以享受其中的樂趣,發掘當中的意義。從事任何行業,只要不是見不得光的偷呃拐騙,如果有這份謙恭辭讓、率性自然的初心,就必定可以「撻著」那工作之火,一直點燃下去。
譬如做老師的,誠誠實實的愛你的學生,他的心自然會歸向你,感召你毫不猶疑的加入教育的行列。做牧師傳道人的,真真正正的愛上帝託付給你的羊,你的羊自然會認識你歸向你,你也會不用猶疑的投入這個崗位。正如該位編輯被書的手稿所吸引,我們也需要被所服務的對象所吸引,直到不得自己。
人和職業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微妙。到了交心的地步,職業早已不是為了糊口,也超越了為實現自我才顯出意義的「專業」(profession),而是可以感通人與人、人與物的「職業」(vocation)。今天你我營營役役,感到困倦疲憊,其實不一定是因為工作太多,而是缺乏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職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
【專題:華福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