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機構發表聲明回應
第 2165 期(2006 年 2 月 19 日)
◎ 要聞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下簡稱教新)本月九日對「豐收教會」事件發表聲明。該機構指出,近日有關「豐收教會」的報道,引起社會關注及不安,並對基督教正統教會及教牧操守產生誤解。
警方東九龍重案組日前已接手調查,有關豐收教會女信徒譚珮筠在馬來西亞砂勞越攀登姆魯山靈修期間失蹤的案件。
譚珮筠的家人認為失蹤事件疑點重重,最撲朔迷離的是其馬來西亞出境卡紀錄顯示在入境後翌日便離境,而銀行的月結單顯示八達通卡不斷被自動增值逾三十次,家人遂報警求助。
據悉,教新於二月九日上午邀請本港教牧同工出席交流會,就「豐收教會」事件交流意見,會後並向傳媒及堂會傳真一篇公開聲明,內容主要是提出有關正統教會與「非正統」教派的辨別方法,並且在聲明中呼籲「豐收教會」向公眾作出解釋,以免社會人士對教牧操守與信仰實踐有所誤解。
事實上,社會不少非信仰基督教的人士,甚至初信者,對本港基督教宗派或堂會認識不深,可能未必懂得辨別某些教會是否正統。「正統」與「非正統」究竟如何區別?
教新的聲明中指出,「非正統」教派常以其領袖的權威代替聖經的權威,其教派唯我獨尊,排他性極強,行事神祕,不與其他正統教會有正常的交往,有怪異偏激的信仰行為,並對其信眾在金錢及時間上作出過分的要求,甚至要求信徒脫離家庭倫常關係過集體生活。
另一方面,聖經及教會對教牧同工的操守亦有一定的指引。例如使徒行傳六章四節及提摩太後書二章四節,分別提到聖經對教牧操守的嚴謹要求:教牧要專心祈禱傳道;不應讓世務纏身等;教新指出,若教牧於牧職以外同時又經營其他業務,常有金錢瓜葛,會對牧職有所妨礙。
至於教牧與異性信徒交往,有聖經的道德要求,亦有專業的界線,任何過分親暱行為,容易使人質疑教牧的操守。教牧的職分是神僕,要忠心牧養信徒,而非轄制信徒的自由。
教新並呼籲「豐收教會」應該向社會公眾作出解釋,避免社會人士對教牧操守與信仰實踐有所誤解。該機構並向社會各界人士強調,所有基督教正統教會皆奉公守法,對外問責,樂意與政府部門、學校、社會服務團體一起合作,建設社區,祝福人群。
由於早前有指豐收教會曾於將軍澳區傳教,將軍澳教牧同工團契經過開會討論,亦於本月上旬作出相關的回應。
該區教牧同工透露,據他們所知,豐收教會負責人梁子孝先生於九零年至九五年間,熱心投入將軍澳區傳道工作,並於九五年已撤出將軍澳區之教會事務。豐收教會之會址座落在旺角,其部分會友居住於將軍澳,但是在將軍澳並沒有該教會的會址。
將軍澳教牧同工團契表示十分關注整件事情之發展,並呼籲全港信徒一起禱告:求主保守豐收教會的信徒在真理上堅固;求主保守各界人士對教會有正確的認識;求主賜信徒智慧,正確分辨從不同來源的消息和報道;求主親自彰顯祂的公義和憐憫,讓此事的真相能盡快水落石出。
教新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在本報今期刊出的文章「正視新興教派的亂象」(詳見第九版),他認為新興教派的亂象,正反映當今本港教會最大的危機,就是對「教會觀」缺乏整全的理解;不少教牧只著重「功能式教會觀」,卻未有深切反省尊重「聖而公之教會」的意義。
胡牧師相信因著社群與家庭的解體,偏激教派往往有機可乘,利用「愛心轟炸」,千方百計拉攏人進入其教派,又針對不少單身女士或單親家庭的孤寂感,透過教派領袖的個人魅力,不斷施行洗腦的式教導,更要求信眾過集體群居生活,促使個人與外界隔絕,甚至疏遠或與家人斷絕關係,務使信眾失去獨立思考,而對該教派絕對效忠。
他並憂慮愈來愈多的教會只單單著重本身內部發展,甚少對外聯絡,使今日的基督教面臨更嚴峻的危機,因為愈來愈多所謂「小教派」的教主在香港的教會中間產生。
市民欲對本港基督教堂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可瀏覽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網頁或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搜尋個別堂會的資料。至於屬於宗派性的堂會資料,亦已在其宗派的網頁詳列,亦可致電各宗派的區會、總會或聯會的辦事處查詢。
另外,聯會亦出版有《會員堂會務概況》及《牧師名錄》等資料刊物,供信徒及市民查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