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6 期(2005 年 1 月 2 日) ◎ 交流點 ◎ 江大惠(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講師)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這可能是現今香港社會「用者自付」原則擴大應用的後果。社會上一切運作都涉及成本花費,想穿名牌、食翅、住豪宅、坐靚車就得付款,這是人人認同、理所當然的。但「用者自付」的原則不能無限擴大應用。到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上公立或津貼學校受教育本來屬基本權利的享用,不涉及用者自付,富人及窮人可享受平等的對待。今時政府財政緊絀,「用者自付」的原則已經應用在公立醫院及津貼的教育方面。公立醫院接受新藥或成本高的治療的病人需另行付費,想入直資或英基學校也需另外付費。
「用者自付」的心態侵入了香港人對一切的看法,由沒有錢不要穿名牌、食翅、住豪宅、坐靚車,享用昂貴的治療、高質素的教育,到法律公正也要受貧富的條件來左右。富人聘用專家走法律罅大家沒聲出,願賭服輸。窮人鑽了法律的空子,社會的反應是有人幕後操控。總之,不願接受沒有錢也有腦、也有權去獲得法律意見,甚至不承認領綜援人士可享有基本的法律權利。
基督教信仰主張人人平等,訴訟的公正。上帝雖然特別關心孤兒寡婦等弱勢人士(出二十二21-27),但爭訟上不偏護窮人(出二十三2-3)。香港的法律公正無視與訟人的貧富,是合符基督教信仰。說領綜援的人士沒有資格打官司是濫用了用者自付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