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空閒


2156 期(2005 年 12 月 18 日)
◎ 人間如話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最近讀了一本由「不良少年」變成「熱血教師」寫的書─「不良少年之夢」,讀後感觸良多。其中最引我共鳴的是作者義家弘介提到,學校(school)一詞的原意,其實指的是空閒時間。

  義家弘介認為,教育本來應該休休閒閒,可是以考試作主導的教育卻漠視人的價值,學校變成汰弱留強的場所,使受教者無暇消化身邊掠過的景色,也無暇思考自己的將來。這,豈不也正是香港教育的現況?

  教改以來,一浪接一浪的變革,花樣百出,教的固然喘不過氣,學的也是應接不暇,老師與學生都茫茫然地跟著當局的教改大旗團團轉,大家都沒有閒暇對改革作思考反省。

  更悲哀的是,老師們太忙了,忙得沒時間跟學生好好地坐下來聊聊天。教育工作本來應該以人為本,可惜,現況卻是:老師忙著考基準,忙著寫計畫書、報告書,忙著填寫各類申請表格去申請各種基金,然後又忙著撰寫各種財務報告。於是,真正的對象─學生─只好被忽略了。

  而教師之間,忙完各種事務,再也沒剩下多少精力去作真正的交流和研究,因為還有改不完的作業,還有測驗考試的擬題和批改,總之,做好一切雜務,早就筋疲力盡,更別說休閒、思考和反省!如此學校教育,反倒是退步了。

  讀論語先進篇,孔子和學生就坐在那兒對談,各言志向。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有人志向遠大要出將入相,也有人只想在暮春季節到沂水游泳。老師有足夠時間小心聆聽,不必為趕課程急下結論,還可以順應各人性格因材施教。這種休閒的交流互動,拂起陣陣學不厭教不倦的春風,令人悠然神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