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5 期(2005 年 10 月 2 日) ◎ 交流點 ◎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主任牧師)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這故事令我想起分別在O三年及O四年去世的兩位大明星,張國榮與梅艷芳。前者沒有甚麼致命的病,可惜並不快樂,最後患上抑鬱病跳樓身亡,留下九億的財產。後者患有癌病,但她沒有放棄求生的盼望,她不希望友人擔心,還仍繼續為演藝界和社會需要努力。可見物質豐富並不能帶來快樂。當然貧窮甚或是疾病有時會令人沮喪,但是人的快樂與否,最重要還是人對生活的態度如何。
迪士尼樂園的確會帶給人暫時忘記憂慮,但人總不能每時每刻都在樂園中,人要面對現實,面對每日的生活和生活所帶來的憂慮。大文學家魯益斯(C.S. Lewis)曾這樣說過:「小孩希望尋找快樂,成年人則尋找痛苦。」有成熟生命的人明白生活中有不同的遭遇,快樂不是每時每刻都會出現,不幸的事情常有發生,但不會奪去人生活的意志。有成熟生命的人願意承擔對家庭社會甚至是國家的責任,這份承擔可能要付上代價。例如照顧家人要付上時間和愛心,但付出後便可享受家庭的快樂。關懷社會要付諸行動,但看見被服侍的人有改變,自己便得到快樂。只顧自己尋找快樂的人,就只是在樂園中生活的逃避者。
聖經的說話是何等真實。「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失喪生命的,將要得生命。」(太十39)要得快樂的,找不到快樂;不懼怕痛苦的,找到快樂和豐盛的生活。「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一二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