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証傳播推出一齣電影:「快樂的謊言」,劇中描述一位名Dora的女士,自小家境貧窮,父母離異,童年過得並不愉快,因此她深信得到金錢便會得到幸福和快樂。長大後的她便以住豪宅,晉身上流社會為人生目標。她座右銘是「no money, no life」。可是當她得到金錢和名利時,她仍不快樂,一家人住在豪宅中並沒多大溫暖。後來她在一次教會佈道會中聽到一位弟兄的分享,他雖然沒有金錢,但他感到一無缺乏。她深受感動。
這故事令我想起分別在O三年及O四年去世的兩位大明星,張國榮與梅艷芳。前者沒有甚麼致命的病,可惜並不快樂,最後患上抑鬱病跳樓身亡,留下九億的財產。後者患有癌病,但她沒有放棄求生的盼望,她不希望友人擔心,還仍繼續為演藝界和社會需要努力。可見物質豐富並不能帶來快樂。當然貧窮甚或是疾病有時會令人沮喪,但是人的快樂與否,最重要還是人對生活的態度如何。
迪士尼樂園的確會帶給人暫時忘記憂慮,但人總不能每時每刻都在樂園中,人要面對現實,面對每日的生活和生活所帶來的憂慮。大文學家魯益斯(C.S. Lewis)曾這樣說過:「小孩希望尋找快樂,成年人則尋找痛苦。」有成熟生命的人明白生活中有不同的遭遇,快樂不是每時每刻都會出現,不幸的事情常有發生,但不會奪去人生活的意志。有成熟生命的人願意承擔對家庭社會甚至是國家的責任,這份承擔可能要付上代價。例如照顧家人要付上時間和愛心,但付出後便可享受家庭的快樂。關懷社會要付諸行動,但看見被服侍的人有改變,自己便得到快樂。只顧自己尋找快樂的人,就只是在樂園中生活的逃避者。
聖經的說話是何等真實。「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失喪生命的,將要得生命。」(太十39)要得快樂的,找不到快樂;不懼怕痛苦的,找到快樂和豐盛的生活。「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一二六5)。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祝福香港大行動】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