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勿走到另一個極端
以上我們指出不要過分追求「表現恩賜」的原因,靈恩派∕第三波教會沒有注重聖經這方面的教導,在崇拜會中往往強調信徒要追求「表現恩賜」,結果,引致一些錯誤和混亂的情況。因此,有些批評靈恩派∕第三波教會,為了避免混亂,他們走到另一個極端,就是盡量避免追求經歷聖靈的恩典和聖靈的臨在。
我個人認為這種態度的教會比較強調靈恩式「表現恩賜」的靈恩派∕第三波教會更不可取,因為靈恩派∕第三波教會的聚會可能是混亂的,其表現可能是不成熟的,但卻是活出生氣和長進的教會;相反,一間不積極追求「聖靈的臨在和帶領」的教會是怠懶、沈睡、冷漠的,這類型的教會只是一個墓園而已,這教會雖然是井井有條,有規有序,但卻缺乏教會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信徒在參與聚會時所必需注重的—「活力、生氣和期待神的恩典臨到教會和信徒的生命」。
如果信徒在教會生活中沒有注重追求「聖靈的臨在和帶領」,教會每一次的聚集和敬拜就只會是一種應酬式的「例行」聚會,大家都是存乘客心態,勉強到來聚一聚,並沒有期望神的祝福和聖靈的感動,這種教會可能會使人感到「安穩」、「沒有重擔」、甚至「沒有憂慮」,但卻是較靈恩派教會更不像神理想中的教會呢!
試想這樣一間過分「安穩」的教會,神更新的火焰可以怎樣把它重新燃點呢?聖靈那種奮興人心的音符可以怎樣再次被彈奏出來呢?我們只有在神面前呼求,存悔改的心,求神的靈感動我們,讓我們向神發問:「神啊!究竟我可以作出哪種改變,神的靈才會更有效燃點我的生命呢?」問時的目的是要尋求神,讓神的祝福和聖靈的能力可以毫無阻隔地傾倒在我們身上。
如果神的靈真的再次感動我們,教會便能得「活力、生氣和期待的精神」,信徒便會視每一次的聚會是一件大事,每一次到來參加聚會都大有準備而來,存熱切和興奮的精神,準備為神獻上禮物,當每一個人都熱切為神獻上自己的禮物,情況可能是「混亂」的,但卻是使人興奮的,因為我們知道這混亂現象是由於人的生命被神的愛激勵而產生的,因此,這些混亂比較屬靈的冷漠更為優勝!
當我這樣說時,我是想起聖經中哥林多教會的情況,哥林多教會的公開敬拜聚會是非常混亂的,當中的信徒濫用了靈恩式表現恩賜,自高自大,在聚會中不按秩序隨時發言,這種種混亂使人憂慮,所以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首先他感謝神,讓哥林多教會充滿恩賜(林前一4-7),然後,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製造出很多麻煩和混亂的事情,教導他們如何恢復應有的秩序。
在教導的過程中,保羅沒有反對聖靈在他們身上的感動,也沒有阻止他們正在改變教會過往的習慣,也沒有抑壓「靈恩式」的表現恩賜,他只是要求有秩序地進行(林前十四40),好讓先知預言、方言及知識的語言等「靈恩式」恩賜可以更有秩序地流出,讓聖靈改變他們內心後所感受到的喜悅之情能夠有效地表達出來。由此可知,保羅一方面禁止混亂的出現,另一方面繼續鼓勵他們存熱切期待的精神讓「聖靈的臨在和帶領」。
根據保羅這種「繼續鼓勵,但又禁止混亂」的教導,我想教會應該廣意地理解「神蹟奇事」這詞,這樣,便能避免過分追求「靈恩式」表現恩賜,也不會走到另一個極端,以致人不太主動追求經驗「聖靈的臨在和帶領」。從狹意的理解,「神蹟奇事」這詞是指到一些「外在」超自然的奇異和特殊事件(註:這種狹意的理解往往會引致不同宗派的信徒互相指責,也有過分簡化的危險,因為就算是靈恩派對那些「外在」形式事件才可以稱為神蹟奇事也沒有一致的看法)。另一方面,從廣意的理解,「神蹟奇事」這詞是指到一些「給人有非凡的印象,使人愕然地停下來;他們被稱為『神蹟』是因為神仍然活,祂對觀察者的憐憫和審判會持續。因此,神蹟的定義不是來自一個哲學系統,乃是來自他們帶給觀察者的衝擊及影響 。」根據這個對神蹟奇事的廣意理解,我們嘗試跳出神蹟終止論與神蹟持續論的激烈爭論,並且指向一個共識,就是以上兩種觀點同樣鼓勵信徒「熱切」追求廣意的「神蹟奇事」的出現,讓「聖靈對教會的臨在和帶領」能夠重新被關注。當然聖靈和神的話是息息相關,緊緊地扣住的,凡是注重「聖靈的臨在和帶領」的教會也必研讀神的話。(全文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祝福香港大行動】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