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主人,您好!
教會每年暑期都往海外或內地舉行退修會,並順道探訪當地教會,目的了解當地教會事工情況。但近幾年所到的地區及活動已少有探訪基督教教會,反而因應行程地點的宗教情況,多了去一些回教、天主教、東正教及佛、道廟宇等參觀。以致有弟兄姊妹投訴用教會的奉獻去借機旅遊。但策畫活動的負責人則解釋,這是希望弟兄姊妹藉此了解其他宗教,並對基督教作出比較。然而並非人人接受這解釋。今年我也想參加這項活動,但心亦覺得像用了教會的津貼往「旅遊」,請問我應如何做?
讀者 亞全上
亞全,
你所提出的問題,我想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不少教會都有舉辦短宣、宣教工場的體驗等活動。而有些教會是全數津貼參與者;致令有些信徒起了疑問:「為甚麼教會要津貼他們『旅遊』呢?」其實,短宣、工場體驗都是好的,對弟兄姊妹及教會肯定是有幫助的。問題是:教會應否津貼(全部或部分)弟兄姊妹參與這些活動?我們又怎樣防止弟兄姊妹利用這些機會作個旅遊享受呢?
聖經給與我們好幾個原則,我們可以作為指引:
一、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十八節說:「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告訴我們,作為一個使徒,他是絕對有權柄「靠福音吃喝」(林前九4);然而,他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不叫人趺倒,他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林前九12)。究竟保羅給我們一個甚麼原則呢?若我們參與教會短宣,或工場體驗,因接受教會津貼而令一些弟兄姊妹跌倒,我們就要慎重考慮應否強行了。
二、保羅又在腓立比書一章十五節說:「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分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保羅說,有些人傳福音是存有不良動機的。傳福音固然是好事,但動機不良卻帶來保羅的傷痛和教會的傷害。所以,教會舉辦短宣及工場體驗等活動,一定要慎重考慮參與者的動機,查看他們是否真的心存好意或是存有不良的動機。教會一定要察看每一個參與者之動機與成熟程度。
三、弟兄姊妹奉獻金錢是作發展聖工之用,教會應該作個金錢上忠心的管家,而不是「慷他人之慨」,一切開支若與教會使命及宗旨相違或是無關的,我們都要慎思,免得我們虧損了神的金錢。
總括以上各點,我倒有下列的一些提議:
一、原則上,凡參加教會舉辦之短宣∕工場體驗活動,都應自費。若教友在經濟上有困難,而他們又很有負擔的,可申請教會設立的助學金,助學金不宜資助全部,好叫會友也當負起一部分責任。
二、凡參加這些活動的,一定要接受教會有關部門查問信德,察看他們的動機,又得牧師∕傳道人推薦,這是比較負責任的做法。
三、凡參加這些活動的,都讓他們有機會在會眾面前分享他們代禱事項,及後他們又有 機會分享他們所經歷的。如此,整個教會也得到益處。
蘇穎睿 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