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個「愛」字


2133 期(2005 年 7 月 10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每樣東西總有其歷史,文學作品亦然。中文大學前中文系教授、文學家盧瑋鑾(小思),三十年來不間斷地蒐集香港文學資料,為香港文學尋回其歷史發展,並慷慨捐予中大。......醉心於蒐集文學史料的小思從不言棄,只因一個『愛』字,『愛文學、愛香港,希望可為香港保留一點東西,讓後人知道前人走過的艱難足跡。』」《明報》18.6.2005

  世上值得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惟最有意義和持久的,莫過於出自心底的愛。教了三十多年書的慮瑋鑾(小思)女士,憶述其教學及研究生涯,道出她所做的一切,只因為一個「愛」字。

  《愛的教育》譯者夏丐尊,在書的「譯序」中寫過一段感人的說話:「學校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地更變迎合,而於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聞有人培養顧及。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說圓形好,朝三暮四改個不休,而於池的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甚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幾十年後重讀夏丐尊先生這番話,可叫人不勝唏噓。近十多二十年香港的教育制度、學校制度,不是恰如夏先生所說的「走馬燈似地更變迎合」,五時花六時變,朝令夕改嗎?而老師為了迎合這由上而下的「變革」,也只是馬不停蹄的東奔西跑,忙個不了。小思對這情況心痛不已,她慨嘆說現時的教師工作太忙碌,不少由早工作至晚上十時,精力耗盡,要兼顧許多與備課及教學無關的行政工作。小思說作為老師,若要做到春風化雨,「一定要有空間思考,要有停步、休息的時候,才可有活躍的心靈。」

  若問那些由愚頑蠢鈍變品學兼優的學生,箇中有甚麼祕訣,他們多數回答是在某個年紀某個階段遇上一位好老師—一位愛他、接納他、鼓勵他的老師。這個學生不會記得哪位老師給他最好的「貼士」、哪位老師因為參加基準試合格而教學方法大有進步、哪位老師有純熟的project learning教學技巧。學生只會記得曾經在他生命中播下愛的種子的老師,而場合多數不是在上課的班房內,而是在學校的走廊、在操場,甚至在留堂的時候。

  對於教育,愛的付出是真善美的營養。老師失去了對學生的愛,對教學的愛,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