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教會普查報告顯示:百分之六十點八的堂會有殘障人士參與崇拜聚會,總人數達三千五百三十八人,平均每千名會眾約有十六位殘障人士。亦表示教會較社會為開明,不但沒有歧視,而且視為神額外賜給教會特別的恩典。另一方面,現代化都市皆浮現的現象,各類傷殘人士不斷增加。所以,教會在未來發展中,不可忽略牧養的體。
當思考牧養傷殘人士時,以下課題應重新探索的牧養模式:
一、從神學轉向教育:
在傳統的神學教育是訓練教牧而設計的,但現今學校教育改革朝向以受教者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故此,以傷殘人士為本的進路更切合需要。
二、從理性轉向感性:
感同身受的代入拉近神人,人人、萬物的關係,更容易使人體會神的帳幕在人間。
三、從強勢轉向謙卑:
消除以量化評估增長為成功條件、應以牧養人的人先成長為質素提昇的增長。
四、從集體轉向個人: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類別傷殘人士的傷殘程度都不一樣,一統化的牧養是扼殺許多潛能。
五、從單向轉向互動:
不能只作由上而下、或階梯式牧養、需要在平面上或立體上彼此牧養。
六、從領導轉向團隊:
牧養傷殘人士不能以一人帶領多人,應作逆向以多人牧養一人,至少二位健全人士牧養一位傷殘人士為佳。
七、從融入轉向共融:
只將傷殘人士提昇為健全人士是一種歧視,幫助接受人人都有限制的導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