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崇拜憑交託!
第 2092 期(2004 年 9 月 26 日) ◎ 羊圈守望 ◎ 區伯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雖然香港的出生率持續下降,可是我教會的姊妹卻生養眾多,遍地遊玩。主日崇拜時,小孩哭鬧聲此起彼落,眼見滿面尷尬的母親們走出走入的安撫小娃兒,也不忍心埋怨她們打擾了敬拜的氣氛。教會地方淺窄,崇拜時難為這群要帶小孩(多是三歲以下嬰孩)的母親闢室安坐,然而也不希望因此而剝奪了她們參與崇拜的機會。請問有何良策,使兩全其美?
加拿上
加拿讀者:
家有幼兒的信徒父母,常須面對兩、三年「曠野式」的崇拜生活。
他們每次舉家出外都差不多是一次小旅行:嬰兒車和大背囊是少不了的裝備,上落交通工具也有如出入戰壕;一家到教會來是相當身心疲憊的。
千辛萬苦到得教會來,他們往往是尷尬的遲到者;幼兒的喧鬧就更將這尷尬推向高峰。人在教會、身處崇拜,但是心神卻被幼兒攝住。跟弟兄姊妹亦只能點點頭、一兩句開場白,之後就難以進深交談。
團團轉了大半天回到家去,常會感到:究竟自己整個上午在做甚麼?何必!
堂會須明白和正視這些父母的處境,否則他們惟有「自救」:轉到家居附近有「幼兒看顧」安排的教會去,或是乾脆留在家中/(自己崇拜)好了。
曠野生活不易過,堂會條件也常有限制;不過這也是同舟共濟的服侍。
如果有會友住得貼近堂會,而他/她的家又適合的話,不妨鼓勵這家庭在主日上午獻上住所兩小時作為「幼兒室」。堂會組成「幼兒看顧組」,每主日編有二至三名成員輪流照顧幼兒,父母也要學習交託幼兒之後就到教會去崇拜。其實這是讓有關父母集體輪流彼此照顧大家的幼兒,這項「臨時安置區」式安排,不單滿足了崇拜的各方面需要,更是一個父母互相關顧的團契。
小僕
區伯平敬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