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喱


2076 期(2004 年 6 月 6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這是一樁的而且確的事實,說將出來又像一則笑話,可是有點兒灰色了。

  事情發生在我的故鄉,位在廣東西江的-鶴山,與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這四僑鄉並稱為「五邑」。因為土地貧脊,早年列作三等縣,除了盛產慣被人稱做「針嘜」的手捲煙葉之外,拿不出甚麼有名堂的土產來。所以邑人都多是離鄉別井到各處謀生,放洋的以安南(越南)最多,星、馬也不少。在廣州經營果欄、茶葉莊。在香港就以印刷業、照相館、理髮店這三行較多。從前大家都有血濃於水的鄉土情,會多照顧族中子弟,又因在鄉間沒甚麼發展,只要有點點關係,就來投靠。而這幾種行業,多是一門技能手藝,俗語說:「多個人多雙手」,也就是師徒制,不成文的規定,是三年學師、一年幫師,捱過四年又是一個師傅。

  另外有些孔武有力,對師徒制的手藝學不上,就要出賣勞力,操肩挑負擔的工作。有一位族兄他出到省城(廣州)一德路成行成市的果欄工作,每天都是扛扛抬抬,也像其他行業的勞動者哼著各個不同的「歌聲」:「鬼叫你窮、頂硬上!」沿街嚷著,人們聽到就讓路,這個行業叫做「咕喱」。

  這位大兄一年也會返家一兩轉,他的太太問他在省城幹些甚麼活,他就對她說:「做咕喱」。以後她就向人說出她的丈夫出省城做咕喱,也不知道咕喱是甚麼職事,直到幾年之後,她丈夫帶她出城去獃了幾天,回鄉後她悄悄地對人說:「咕喱,就是擔擔的。」(用咱們鄉音說來很傳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專訪】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