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聯繫世界各地的華裔聖經學者,以促進華人學者在聖經的學術研究和交流。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與華裔聖經學會合辦國際華裔聖經學術會議,會議於五月二十八日圓滿結束,當日的壓軸環節是由八位來自中國、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美國及印尼的學者,就「聖經研究及將來」為主題進行討論,內地學者王芃牧師及孟艷玲牧師更在會上報告中國教會聖經觀的最新發展。
王芃牧師表示,最近國內有關聖經觀的熱門課題,是如何演繹聖經中的管家角色。她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國內商人及中產階級的人數在近十年以倍數上升,只是很多信徒仍抱著傳統上「無商不奸」的成見,對信徒傳福音,或教會牧養這個階層的信眾都構成影響。「要扭轉這情況,聖經中有關管家的經文便頗有意思,耶穌基督稱讚能好好管理資財的管家,這對較富裕的信徒來說,是有很大的安慰作用的。」她又指出,在聖經中重尋中國婦女的原型,如把聖經中女性的美德:順服、謙卑,與傳統中國婦女相對照;此外,聖經中的內在精神與中國哲學的共通處,如把宋明理學的思想和聖經的教訓作比較,都是現時國內思考聖經觀的新方向。
孟艷玲牧師補充,國內不少信徒,不自覺把舊約的上帝和新約的基督分為兩個個體。他們心目中,舊約的上帝是以強者姿態出現,既嚴厲卻常常會保護弱者;新約的基督則較柔弱,卻充滿恩典。孟牧師認為,要扭轉這種想法,可從闡釋舊約的律法入手,舊約中不少律法如豁免年之例、對待寄居或雇工之例,都是充分彰顯上帝的恩典的。她強調,這方面的認識,對今日身處貧富懸殊社會的中國信徒,是有很大的安慰作用的。孟牧師又表示,現時內地教會在釋經上未能做到平衡,有部分聖經篇章成為失落的經文,如一些質問上帝的經文,在強調順服、上帝的權威的大前提下,便避而不談,這種釋經方向,對習慣理性分析的知識分子來說,是較難接受的。她認為國內的教牧同工,應有更客觀及平衡的釋經態度,以滿足不同信徒的需要。
在答問時間,有人問及國內農村信徒的聖經觀。王芃牧師表示,由於民間宗教的影響,不少農村信徒缺乏整全的聖經觀,令他們盲目遵行聖經的教訓。如有務農的夫婦,因著吃不吃豬血吵至面紅耳赤。孟牧師亦補充,名字中不能有龍字,避免用有龍圖案的用品,都是農村信徒很普遍的誤解。孟牧師認為,這是由於信徒人數多、牧養人數少,希望國內的神學院能培育更多教牧,加入收割莊稼的行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