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路過加拿大,剛宣佈六月底要進行大選。各政黨開始競選活動,醫療保障會成為主要議題。加拿大只有一層醫療服務,不論貧富都享受同等的醫療服務。社會不服膺「用者自付」的原則,不設私家醫療服務,供負擔得起的國民享用,而負擔不起的國民只有靠公立醫療服務。要維持全民醫療服務的經濟擔子很重,但各政黨都認為平等的醫療制度是加拿大的特色,反映加拿大社會的價值觀,不論貧富享有同等的醫療服務。為了維持這個招牌,寧願削減其他的花費,或者加稅。
香港社會又會支持哪些招牌?願意維持那樣的價值觀?這代表我們對自己社會的期望。我們期望我們的社會在哪些方面達到或超越世界的水平,地價全球最貴?官員人工最高?世界金融中心?還是一個對弱勢社群最有愛心的「愛心港」。
「一個社會的偉大在乎它怎樣對待社會內最弱小的分子。」這種立場與崇尚自由競爭、優勝劣敗的資本主義精神格格不入。適逢香港政府又財政緊絀,難以增加資源去紓緩不幸。
政府做不到,社會資源有限,個別的信徒也限於能力,甚至患上「愛心疲乏症」,對社會上的悲劇見得太多,感覺變得麻木。但信仰的群體,教會就責無旁貸。教會的招牌、價值觀就是愛心,對弱勢群體的照顧。基督教所相信的上帝是位「偏心」的上帝,衪對於弱勢群體特別心軟。「不可虧負寄居的......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若是苦待他們一點,他們向我一哀求,我總要聽他們的哀聲。」(出廿二21~23)馬太福音廿五章人子在榮耀裡降臨的時候,分別山羊綿羊,那些善待饑民、客旅、病友、監犯的,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才往永生。
正在政府力有不棣、社會有心無力、個別信徒愛心疲乏,信仰的群體可以發揮喚醒的作用,提醒信徒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招牌是要我們付代價去維持的。
江大惠(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講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