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2 期(2004 年 5 月 9 日) ◎ 時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不少人擔心與內地的官方或官方認可組織接觸,很容易會成為被統戰的對象,或被利用作宣傳工具。翻開歷史,這些顧慮絕非杞人憂天,但我們的思維模式不能永遠停留在歷史的某一個時段,歷史的傷口是要想辦法去醫治,讓它埋口,而不是不斷去摩擦它,讓它永遠在淌血!
在交流訪問的過程之中,對內地教會的發展有更多了解,並參觀一些正在興建,可容納五千人的教堂地盤,及了解一些公開教會的現況,對她們的信眾積極參與崇拜、祈禱會和團契的情況感到十分鼓舞,當大家一同禱告的時候,也沒有隔膜。坦白說,我感到不少內地教會的弟兄姊妹比香港的更積極!
在交流座談的最後一天,作為一個初次參與這類聚會的機構代表,我作了簡短的分享:「我以前是當記者的,我所受的訓練叫我不要隨便相信我所聽見的,所以我來了,看到很多令我感到興奮的事。但我所受的訓練亦叫我不要隨便相信我所看見的,我希望日後有更多機會來交流,接觸更多不同的弟兄姊妹,與他們一同崇拜、禱告和分享,對內地教會有更全面的了解。」
其實,不單是教會,我深信香港的各界人士亦應該爭取更多機會,與內地的官方和民間組織作更多交流。不要讓我們對內地的感受永遠停留在歷史經驗,例如文革和六四。惟有更多的溝通,才能增進雙方的了解,了解對方的處境,才能更易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說話和行動的背後原因。建立了基本的信任之後,縱然大家有不同意見,亦可逐步有技巧地提出,產生互動的影響,改善現況。但願我們一起以溝通了解,代替道聽途說;以理解互動,代替各說各話,在討論政制未來發展,也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