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景鴻兄投訴體育運動被商品化和市場化時,這種傾向豈只發生在體育運動呢?最近認識了一位國內藝術家,他向我訴苦地說,昔日藝術是為政府打工,但今日卻為資本家打工。他慨嘆藝術家們沒有任何意識要批判這殖民化傾向,因為他們是其中既得利益者。同樣,雖然我們並不滿意體育運動與經濟掛,但運動員們卻不以為然,因為他們是其中既得利益者。事實上,經濟活動的參與將體育運動推向一個新階段,也為運動員帶來希望,但同時,體育運動也漸漸失去它的體育精神。今日所講的體育精神可能是「Nike」精神或「addidas」精神。
何謂「 Nike」精神?
「 Nike」精神就是我們默默接受資本主義高舉優勝劣敗的意識形態。意即,一個人的失敗是因質素不逮,與人無尤。相反,我們要為著勝利者歡呼,因為他表現出他非一般的毅力。然而,這論調的成立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公平競賽。公平競賽時令我們對勝利者心服口服。但細心一想,當下的體育運動並非如想像中公平地進行。以西班牙皇家馬德里球隊為例,它大灑金錢,招攬世界頂尖兒的球員。某程度來說,足球比賽仍是公平競賽,因為沒有賄賂和球員吃禁藥,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場經濟競賽。一方面,富裕的球會與貧窮的球會對壘是公平,因為波是圓;另一方面,他們的比賽是不公平,因為貧窮的球會只會一世做二流球會。或許,個別運動員仍高舉體育精神,但運動事業已成為一宗商業投資了。在此,我想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所提「道德人在不道德社會」。事實上,我們也無形參與在其中,因為我喜歡觀看歐洲足球多於維園足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