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增加稅收招致民怨沸騰
教會應發揮使人和睦的角色


2012 期(2003 年 3 月 1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政府月初公布一份近十年以來,提出加稅建議最多的財政預算案,分兩年大幅增加薪俸稅,並且提高利得稅、汽車首次登記稅及物業稅等,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亦因加稅的言論,連日成為報章的焦點人物。

  經濟低迷下加重稅收,市民生活將更見百上加斤。教會及福音機構是社會的一分子,主要經濟收入來自信徒的奉獻,在這份財政預算案下將受到怎樣的影響?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認為,預算案唯一可取的是為鼓勵公眾捐款予教育及其他慈善團體,建議放寬給予政府認可團體的慈善捐款上限,由不能超過應評稅收入或利潤百分之十增加至百分之二十五。這對堂會與機構的財赤有些幫助,而這正確的取向有助市民與工商企業發揮社會責任的承擔。預算案另一敗筆則是為賭波合化法鋪路,預留十五億為足球博彩稅。

  胡牧師並指出財赤不是根本問題,信心危機方是問題所在;可惜管治者的眼界仍是「經濟掛帥」,決策向錢看,以為解決了經濟問題,市民就沒有怨言。這份預算案未能挽回港人信心,只會激發更多中產怨怒政府。

  教會在此形勢下,既不是維護建制,亦非推倒現有,乃是該發揮與人和睦的角色。教會領袖不宜忙於堂務,騰不出空間聆聽困苦者的訴求。此外,教會要指斥某些違反公義與道德的做法 ,亦透過具體行動,重建城市所需要的信心、盼望與愛心。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署理總幹事劉國偉表示,政府新財政預算案對機構暫時沒有直接的衝擊,卻有間接的影響。新預算案下,中層及中下層市民的經濟負擔均有所增加,自然會影響整個消費市場,包括減少使用基督教機構提供的服務,例如減少購買信仰書籍、減少參加需收費的機構活動等。

  另一方面,這兩個階層是教會及機構主要奉獻收入來源,而一般信徒是在對自己教會的十一奉獻外,再撥出金錢支持機構的事工。當他們要節省開支時,很自然會考慮減少對機構的支持。劉國偉又表示,面對新一輪的經濟衝擊,他們亦已做好一連串準備,包括控制成本開支,為機構開拓新的收入來源等,因為他們相信距離走出經濟嚴冬,還有好一段日子。

  面對經濟困難,市民共同承擔是無可厚非。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李金漢教授指出這份財政預算案的整體方向本身是沒有問題,他同意在經濟困難的處境,市民需要共同負起當盡的責任,增加稅收的負擔在所難免,市民在目前的情況下亦會諒解,只是政司司長在談及預算案時用辭失當,才不斷引起公眾的迴響。

  至於財政預算與教會的關係,李金漢認為這份預算案對教會沒有直接的影響,教會真正的財政資源其實是由人力及財力組成,現時社會經濟狀況疲弱,反而令教會人力的層面增加,因為待業及失業的信徒可協助推動更多的事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影音視像】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