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愛


2012 期(2003 年 3 月 16 日)
◎ 神學縱橫 ◎ 凌望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抹大拉馬利亞出身的背景,又曾經飽受惡鬼纏身的煎熬,一生被當時自命清高的宗教領袖、自認為男子漢所不恥是理所當然的。除了自卑自憐外,還可以有甚麼期望呢?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還記得這一首略帶憂怨的情歌嗎?這一首正是當年極富爭論性的影片「萬世巨星~耶穌基督」的插曲。這套片之所以富爭議性,是由於耶穌這個角色太過「人性化」,引起教會的不滿。在片中的情節裡,這一位耶穌不滿天父要祂喝這苦杯,特別是在客西馬尼園的一幕,以搖滾樂的歌曲來表達耶穌對天父的質詢及反抗。

  而令人感動的一幕,是加插抹大拉馬利亞痛苦的哭訴,她對耶穌的愛,已不是一般跟隨者對失去領袖的婉惜,而是男女之間的情愛!而教會所反對的,正是不太滿意將耶穌捲入這凡塵俗世的情愛中。但我們若以希伯來書作者對耶穌的評論「他凡事受過試探」作為根據,若果耶穌連人世間的情愛也沒有經歷過,又如何稱得上「凡事受過試探」呢?既然抹大拉馬利亞就像謎一般的傳奇,我們嘗試作一個大膽的假設,去細味這女子所走過的成長之路罷!

  抹大拉(Magdala)這個加利利城鎮,位於革尼撒勒平原(Plain of Gennesaret),位於提庇利亞的北面。在他勒目(Talmud)則稱這個城市為魚塔(Fish Tower)。這城市在猶太人心目中,也是聲名狼藉的。這也可以聯想到為甚麼在教會的傳統中,會將路加福音七章三十六至五十節中膏耶穌的有罪女人,認定為馬利亞了。但事實上也可以推想得到,出身於抹大拉的女子,縱然不是幹人盡可夫的行業,但人們用這樣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她,也可以說是意料中事。馬利亞出身的背景,又曾經飽受惡鬼纏身的煎熬,一生被當時自命清高的宗教領袖、自認為男子漢所不恥是理所當然的。除了自卑自憐外,還可以有甚麼期望呢?人世間的冷暖,本來就是如此!但當她遇到耶穌,這一位樣貌並不出眾,亦沒有前呼後擁的威勢,但他的目光,卻又是這麼明白別人的感受。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這麼發乎自然。他對人的關心,是出於對人生命的尊重,而非高高在上,向人施捨式的同情。但他對人的生活,亦帶著理想與要求,叫人有目標而生活。馬利亞被他醫治了,不但是身體的惡疾,更是心靈的創傷~自己的價值,不在乎自己的出身,而是因為自己是一個天父所愛的人!所以,馬利亞以後便決定跟隨耶穌,她的人生有了方向~可以有愛的對象:在以前,縱使她想關心人,別人總因她的疾病或出身迴避她,想去愛也沒有對象!但現在,耶穌接受祂的服事,欣賞她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她也真的可以去被愛,是無條件的愛!

  當然,耶穌只以老師身分去關顧她,但在她心目中,這一位老師又是否只是老師而已?感情是很微妙的,也是很複雜的!對馬利亞來說,耶穌是她生命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人物|他所給予她的,是她從來所沒有經歷過的。對耶穌感情的投入與倚賴,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這種倚賴的情感及投入,將耶穌看成自己終生幸福的委託,也不為過!事實上,她可以這樣告訴自己:「耶穌是我的老師,我只要能服事他便滿足了!」

  所以當耶穌被捕,最後被釘死及埋葬時,她都不會錯過!無論耶穌在何處,她都不想離開,即使耶穌死了,她似乎仍想陪伴左右。這一種感情的倚賴,生命中抓著認為重要的東西,卻不肯放手。明知沒有可能了,仍死纏不放,活在過去的記憶中,生命可能就會從此消磨了。馬利亞在第七日的頭一日,仍然要去找耶穌,想去膏他,觸摸他。或許透過這一些觸摸,令自己回想與耶穌過往一起快樂的日子,將自己更深的堆藏在自己所依附的情感中。

  當耶穌呼喚:「馬利亞」時,她便如夢初醒,以為可以再與耶穌在一起,重拾往昔的日子!但耶穌卻提醒她:情感的包袱需要放低了?她對耶穌的愛需要轉化?作祂的見證人,使更多人因她的分享,得著鼓勵|特別是一羣喪志的門徒。對耶穌單思的愛,轉化成向人作見證,使人有盼望,這種愛,是盼望別人得到好處的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影音視像】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