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前升中教育面面觀


1979 期(2002 年 7 月 28 日)
◎ 交流點 ◎ 植柏燊(聖公會諸聖堂堂議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育改革已談了好幾年,教育改革委員會已先後分三次發表報告,改革分教育目標、教育制度和課程改革方案。試看整個教育改革的導因,是來自新科技的出現,帶動新經濟、新技術,教育的內涵就是要培育學生去適應未來複雜的世界。

  教養子女從來不易,天下父母都會關心兒女的將來,所以「升中」最為家長所關注,自有升中試派位時代到今日男女升中一線派位計畫,由教育署派位到學校自行收生,在現今的制度下真的是苦了家長和學生,同時也苦了學校,令家長與學生奔波勞碌,也帶來痛苦與失望,派位證轉來轉去,也傷了學生學校的自尊。

  學校的教育理想應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絕不應「擇優而教」,但自「中學概覽」出版以後,不錯,這增加了學校的透明度,加強家長對學校的了解,而且已成為家長子女選校的指標,我們可從其中看到各間中學的收生準則,學業成績表現仍是眾多學校的收生條件,部分學校亦作出全面收生評核,例如面試表現,課外活動、品格行為等,有小部分學校以「家庭背景」為其中一項收生準則、這方面則令人憂心了。

  為了男女平等,平等機會委員會控告教育署得值,由今年開始、男女生按成績單線分配學校,由於女生智能發展較早,文科較優,於是學校分配女生優於男生,有些學校男女生竟有三七之比,為學校帶來困擾,如:課程、工商文理班級,課外活動、輔導,甚至洗手間都要重新安排。其實,教育制度也有一定準則,教育署為甚麼不提上訴?對男生也產生新的不公平。

  香港教育是有根本目標的,當前出現「雙失」青年問題,不能只怪教育制度,學生沒有學習興趣,語文能力欠佳,這只是局部學生,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普及教育與精英教育自有分別,社會轉型也要一定時間去適應、非兩三年不易安定下來。青年失業不在於缺乏職業技能訓練,也應自我「問責」,「雙失」是否由於自己不努力所做成呢?絕不能只怪社會。

  每人都要認清楚自己的天生長處、潛能,父母盡力作出配合及栽培,不可過分干預,如果期望過高,反會對青年構成無比的壓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