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幫助者難過


1979 期(2002 年 7 月 28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這是一個很趣怪的題目,充滿了反省的意味,可算是EQ的好題材。

  你同意在這個世代,愈來愈少自告奮勇去幫人解困的人嗎?

  我想你在同意之餘不要那麼急去推論為「自我中心」、「人情似紙」、「缺乏體驗真愛」等道理。誠然你的理據是有道理,可是不能忽略一個很警世的因素,幫助人者常覺灰心,好心還是遇上不懂欣賞的人,導致減弱甚至決心停止繼續援助的行為。

  我最近遇到一位求職者,欲得一萬二千元薪酬。後來經研究他的擅長與在我機構的發揮機會,發現只合用一半的工作內容,我為他尋到另一個友好機構願分擔其餘一半工作和酬金;當我再找這位求職者商量這合併僱用的措施時,他很焦躁地反映我使他失望,稱不習慣這種僱用方式,最終我們沒談下去。

  事後我感到為他奔走的行徑,會否是我過分高估他失業的徬徨。

  我心裡暗道:「難道你的金錢不慣放在左右二袋?」

  我也常遇一些經友人介紹來工作的人,其「高姿態」使我震驚,在查詢一輪要做甚麼後,便說出要按從前的薪酬,好像不知道自己現已轉行,何來「高資歷」?

  最可怕的是口說來學做訓練,心卻要執行勞工條例,清楚計算每小時的學費(是學生要收費!)我的舊同工告訴他:「我們是已夠人用,不需要受薪義工,你要弄清楚自己的身分!」

  深資歷的同工很憂慮我素常接納求職者的態度,屢勸我不要「太好心」!

  我終於書寫了一篇邀約幫忙的「諒解備忘錄」,今後任何向我求助或邀約合作的人,我都會先送上一張,請他先明白我目前是一個身兼九個職務的人(篇幅所限、恕不盡錄),其次是要求對方書寫為何一定要找我。最後是猜測如果我接受他的要求,究竟是基於甚麼原因!

  我不想再被怪責。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