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同食譜


1971 期(2002 年 6 月 2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江蘇省以長江一水分南北,蘇南地方得地利之便較為富庶。蘇北地方較為貧瘠,好些縣、鄉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中,不少還是衣不蔽體,結茅為廬,一日三(?)餐食糧,還是摻摻拌拌的糙米、雜糧、蕃薯混煮的大雜拌一品窩。就以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淮安楚州,也好不到那裡。

  這是我第三次到淮安,在可容納四千多人的淮陰教會主日證道,除了參加宴請也頗為好的佳餚之外。在四天的居停中,我要求教會的同工,帶我去嘗試一些當地人的家常飯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又是有點慊然的。

  「平橋荳腐」,平橋是一個小鄉鎮,我到的那天正遇著一連幾天的「笑人會」,像廟會似的人群處處,叫賣聲彼此呼應,好不熱鬧。在一家算是最好但還是髒得很的小店進食,先點「平橋荳腐」,這道菜就是將荳腐切成小粒,加點蔬菜、菌菇,煮成後澆上燙熱的一層油,一不小心燙壞了舌頭,也不怎麼好吃,傳說乾隆皇下江南路過此地吃過說好,也就有了名堂。

  有一道是豌荳煮粉皮,「粉皮」在香港的京、滬菜館,相信大家都吃過,甚麼涼拌、熱炒,都加上肉絲、雞絲的,頗有嚼口,晶瑩透明。可是這裡的粉皮,是用木薯磨粉製成的,黏糊糊筷子夾不起來,配上幾顆豌荳、乾菜、菰類,入口頗為滑溜,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味道,不怎好吃,淺嘗即止。

  在日治香港期間,生活艱難但也有一點自己解嘲的說是「食足三餐」。當時甚教人羡慕,其實為了米糧不足,要加水煮粥,是「食粥三餐」,如今倒常想吃碗稀粥以清腸胃。

  席中端上一大碗免費說是「敬客」的粥,這碗中一匙入口滿了米香,也不像我們慣常用精米熬到開花那種,而是糊狀。用的是糙米、玉米、小麥磨碎,加上一把花生米一些乾菜煮成,他們說:此地人家不少天天以此充飢,叫做「呷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