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希望之窗,近十年EQ研究指出情緒影響智力,出生後所有的環境影響將會把孩子原先的智力更大發揮抑或摧毀。
換言之,放縱孩子可導致他把智力轉化為欺壓他人,最終被人排擠。
自小鍛練孩子虛心、擅於聆聽的風格則可導致他把智力轉化為敏銳他人的意思,最終成為眾人領袖。
大腦有很強的可塑造性,自四歲起只發展百分五十接觸網絡,所以四歲時表現出眾者不等於他日是精英,因尚待至十歲才完全定型,這六年間所作的栽培將成為孩子的成功基礎。故此香港很注重學業成就,卻較疏忽「情緒影響智力」的科學,預計這疏忽可帶來日後不少可悲的後果,例如:
一、大學畢業者,有好的知識裝備然而不懂處理生活的困擾,包括感情、與人衷誠合作和敏感自己的言行。
二、中學畢業者,失去更高學歷機會從此缺乏自信,害怕困難和敏感他人的評語,因而容易觸及內心的失敗感覺。
三、中學階段已輟學者,對社會的競爭環境產生敵意,每以破壞風格(於公眾場合說卑劣言詞,也偶爾作反社會的犯罪行為)來表達內心的煩躁。
作為父母的,需要在小學階段致力子女的EQ工程,以下為數點具體的意見:
一、培養自信而非自大,自信的人很清楚自己的優點,也坦白承認自己的缺點並給予改進計畫,自大者只會推介自己的好處但極力掩蓋弱點,故錯處可積累經年。
二、培養耐性多於欣賞快捷的成就,發展才藝嗜好(下棋、書畫、音樂)多於即興快感的玩意(電子遊戲)。
三、培養表達內心感覺多於沈默壓抑,說出自己的掙扎和關心他人的幸福,減少自憐(這會產生悲觀與無力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