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經是我青年時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在魯迅的作品中,祥林嫂一直被譽為在舊社會裡,農村婦女飽受社會壓迫,被命運悲慘折磨的典型。祥林嫂一再被賣,夫喪子亡。本來聞者傷心的故事,也因為她日復日,年復年,不斷在人前囉唆哭訴,變得耳熟能詳。大家麻木了,嫌她討厭,嫌她煩。
當年,外子突然離世,雖然悲痛哀傷至極,但我在心裡暗暗對自己要求: 我不是祥林嫂,也絕對不做祥林嫂。 於是,除了喪禮時痛哭一場後,罕有在別人面前提及傷心的往事,也不再讓自己為此再當眾落淚了。
可是,心底深處,往事依然,瀝瀝在目;這幾年,夜裡,我經常被噩夢驚醒,冷汗浹背,淚流披面。
年前,四位本來已婚,卻因不同的際遇又再回復單身的朋友,相約寫「一個人在路上」這個專欄。 當時,倡議的朋友談及這一類文章的社會意義,坦白說,我無心裝載,心裡卻開始忐忑不安,一再反問自己:說不做祥林嫂嗎?觸動心坎處埋藏多年的哀痛,我準備好了嗎?
的確,並未準備好。 每次執筆,總是覺得造物弄人,何必如此!過程苦不堪言,手一邊寫,心一邊隱隱作痛;好幾次擲筆痛哭,不能自己。
現在霍爾回首,對於我來說,過去一年,實在是險死還生,除了身體動了一次大手術外;心靈經過淚水哇啦哇啦的洗滌,沈澱了,澄明了。噩夢也漸漸褪卻下來了。
這個小方框,沒有甚麼大道理,當中也許還有許許多多謬誤的思緒。可是,請接受我衷心的感謝,感謝你,讓我撒野不講道理,讓我痛哭不問理由,一再耐心聆聽。一再默默支持。
不過,祥林嫂始終不是一個我喜歡的角色,還是讓我向她告別,繼續走前面的路,無論是形單隻影,還是結伴成雙,都一樣的輕輕省省。
(email:howyeehk@yahoo.com.hk)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