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篇~有家可歸


1933 期(2001 年 9 月 9 日)
◎ 親密家庭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歸屬感的重要

  近年,少年人深夜仍在街上聯群結隊的聚集、流連,情況嚴峻,亦不是香港獨有的問題。若循現有保安制度,由警務人員對他們作出警告,甚至要家人上警署領回子女的做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問題是:為何少年人對自己的家沒有歸屬感?「童黨」問題只是反映家庭出現岔子的一個現象。

  無疑,少年人渴望朋友相交,是人生必經的階段,父母不必為子女不像從前形影相隨而感到不安。縱是如此,子女除了需要友儕的認同,他們仍然需要知道:家庭是他們的避難所,是他們隨時的幫助,父母會永遠愛護他們。風雨中有家可歸,是一個人生命基本的支柱。

  
建立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

  筆者與太太都十分重視家庭生活,家庭在我們的優次中,穩佔一個相當高的位置。以下幾個生活片段,可說明我們如何營造子女對家的歸屬感。

  我家有兩個女兒,分別是十二歲和十一歲,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兒子個性活潑,家庭大小活動,總少不了他的份兒,太太於是給他一個諢號「五分一」,意思是指他屬於家庭的一分子。

  平日,太太有整理相片的習慣,總喜歡在相片旁邊加一點注腳,情景並重,幫助日後翻閱舊照時,挑起對往事的回憶,拉近大家的心,「一家人」的感覺就更強烈。

  自小兒出生後,我們聘請了家庭傭工。為了讓女兒能對家庭多一分責任感及貢獻,她們仍需分擔日常家務,包括洗碗、洗衫、看顧弟弟、幫忙做飯等。

  去年家中進行大裝修,我刻意為女兒安排書桌、書櫃,塑造她們的個人空間。我發現擁有自己私人天地是十分重要的,有助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不少少年人由於居住環境的限制,無法建立個人喘息空間,以致他們需要常常往外跑。

  同時也因為裝修的緣故,一時間家庭財政出現緊絀,故筆者亦鼓勵女兒對裝修工程作金錢上的參與,她們更慷慨借出多年儲起來的「利是」呢!可謂共渡時艱。

  而在裝修期間,我們亦給女兒機會提出意見,其中大女兒建議將床升高,賸出下面作書桌用,一家人均為她這創意引以為榮。

  以上種種,都是筆者透過日常生活建立家庭歸屬感的一些片段,希望讀者能從中得到啟迪。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