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兒童本色神學的啟示
~紀念太平天國起義一百五十週年
第 1930 期(2001 年 8 月 19 日) ◎ 神學縱橫 ◎ 李志剛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兒童啟蒙教育的精萃,是小童必讀的教本。因此早期來華教士洞悉中國教育制度,為了配合傳教,寫作了不少本的《三字經》,在所開辦的學校中教導學生,一則教以識字;二則傳揚福音。在太平天國尚未建立之前,從歷史書所見有麥都惠牧師(Rev. Walter Henry Medhurst)於一八二三年寫過一本《三字經》;叔未士牧師(Rev. Jehu Leuis Shuck)於一八四八年亦寫過一本《三字經》。據新加坡莊欽永教授現一八三二年有一位馬典娘娘(Miss Eligabeth Martin)撰寫了一本《訓女三字經》。這些《三字經》每多使用中國《三字經》的句子,或有聖經教訓,更有生活實情。因此每一本三字經,不但有文學教育的意義,並且含有聖經神學、教義神學、處境神學豐富的內涵。
當洪秀全在金田起義,不久定都南京,對於教育工作極為重視。在起義期間,太平軍對於六歲以上的兒童多有徵募參加革命行列,認為培育這些兒童不但可以傳教,並且可以為國家培養未來人材,所以在太平軍中有許多兒童兵稱之為「童子兵」。在兒童教育方面,太平天國開設「育才書院」、「育才館」,由育才官負責教學工作。在《太平天國印書》(即官方印書)所見,一八五二年內太平天國壬子年出版《幼學詩》;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國癸好年)出版《三字經》;一八五四年(太平天國甲寅年)出版《御製千字文》。這三本書可以說是太平天國主要的兒童教本,顯示太平天國因襲了傳統教育的方式,用「三、百、千」的課本去教導兒童。
太平天國《三字經》原書有十八葉,共有三百五十二句,共一千零五十六字。從這一千零五十六字去分析可分為:
一、創世記:六十字
二、出埃及記:三百字
三、馬太福音:八十四字
四、中國歷史:二百零四字
五、洪秀全丁酉年異象:一百四十四字;
六、戊申歲天父下凡異象:六十字;
七、兒童教導:二百零四字。
從聖經神學所理解,主要有聖父創造論和聖子救贖論。所說的聖父創造論:「皇上帝,造天地。造山海,萬物備。六日間,盡造成。人本物,得光榮。」這是出自創世記一二章的經文。至於聖子救贖論:「皇上帝,憫世人,遣太子,降凡塵,曰耶穌。救世主,代贖罪,真受苦,十字架,釘其身,流寶血,救凡人。死三日,復番生,四十日,論天情。臨昇天,命門徒,傳福音。宣詔書,信得救,得上天;不信者,定罪先,普天下,一上帝,大主宰,無有二。」在此可以理解到太平天國在福音書上清楚明白到上帝差遣耶穌來世,為要代贖世人之罪惡,經歷受苦、受死、復活、升天的過程,因信而得救。這一段福音信息是非常正確的。
論及中國歷史,是從盤古三代說起,以至商周,原本中國都是敬上帝的。但自秦始皇以後,以至由宋到今受到道教、佛教以及閻羅妖(按即魔鬼)的誘惑而拜偶像,遠離上帝。至於丁酉年(一八三七年)和戊申年(一八四八年)所得異象,全是洪秀全個人屬靈異象經歷。而最後論及兒童教導,就是要「拜上帝,守天條,莫放肆,要鍊正」;而且「皇上帝,法甚嚴,遵天誡,享天福」。
從太平天國的《三字經》所帶來的啟示,今日教會可否出版《三字經》?教導兒童要了解文化的傳統,用簡潔語句幫助小孩易於上口,而內文要有聖經的神學基礎,又能在中國歷史文化方面有處境性的接觸,使學生不致有抽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