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鬱兒童可以重拾快樂嗎?這是很熱門問題。讓以下的幾個本地研究給我們一點啟示。
二○○○年油麻地分科診所兒童精神科收錄新增兒童抑鬱個案共廿三個,其中十三名患者年齡低於十八歲。本港精神醫學研究已留意引致抑鬱的後天三大因素:
- 學業成績欠佳
- 身體意外創傷
- 父母離異
去年小童群益會對五千七百名兒童的「生活沈悶研究」,發現「悶上加悶」的因素是:
- 沒有兄姊妹妹在家陪伴
- 父母只顧工作而較少溝通
- 功課量太多
二○○一年四月一項研究青少年不快樂的研究統計出三成半受訪者覺得不愉快,其中一成二更是日日不開心,百分之廿四平均隔二三日便有感到不愉快。
學者指出這是壓力抵抗力低的青少年,他們欠缺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以下三個引起憂慮的來源:
- 學業
- 家庭
- 朋友
引證二○○○年九月青年協會的升中生研究,九成升中生三大掌握困難的項目是「父母對自己要求提高」、「理解新學科」和「學科增加」。
綜合這年間的研究顯示,家長要抓住的關鍵是:
- 調整自己對子女學業的期望,即按着子女的能力和給予合適的教育課程,讓自己的子女較易達到你的要求。
- 加強支援的配套:多學兒童心理、輔導情緒的豐富見解和帶子女去參加自信訓練的有關小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