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憫之福


1927 期(2001 年 7 月 29 日)
◎ 教會之聲 ◎ 李健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日,社會上經常出現印傭、菲傭被虐的個案,數字更不斷上升。而社區組織協會剛完成的一份調查發現,受訪的新來港族群中,有近九成人士曾受到被歧視的情況。這些日子,不同團體及議員也大力催促政府討論有關種族歧視的法例。每天看見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排拒現象,彼此間欠缺包容與體諒,作為教會的一分子,我們如何看待這些社會問題,而教會會否在不知不覺間歧視了這些弱勢社群?

  「憐恤」表示對別人的處境,流露出一份同情。在講求效率與回報的香港社會,我們實在需要放慢急速的步伐,多一點關心周邊有需要的人,也留下多一點空間聆聽他們的心聲。當主耶穌再來審判眾人時,將以我們對人的憐憫心作為一個判斷的標準(太二十五31~46)。面對社會上的呼聲,我們的反應又會是怎樣呢?

一、需要關懷的人群

   貧苦大眾:香港貧窮人口不斷上升,保守估計也超過百萬之眾。有些家庭,每月只有二千多元的收入,而四千元以下的也有三十多萬人。有些獨居老人,每月只靠七百五十元的生果金生活。也有失業者整年找不到工作,但又不願依靠綜援。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誰能明白他們的處境,又有誰願意向他們伸出援手呢?

   新來港人士:在每天一百五十人的到港配額中,大多數為婦女及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這十年來的入境人數,已超過四十多萬人。最近,有一份調查報告發現,新來港人士在就業、入學及居住等方面,都經常遇到被歧視的情況。這使多元化和國際化的香港,蒙上了一份羞恥。

   弱勢的青少年:青少年參與狂野派對、食搖頭丸及軟性毒品的人數不斷增加。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缺少了對學校及家庭的歸屬感,他們的心靈找不到可安竭的居所,以致他們對人生感到困惑和迷惘。面對這群失落的青少年,我們如何回應?

  事實上,需要關心的人又何止以上三類呢?聖經告訴我們,作在一個小子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這也是一個對現今信徒及教會的提醒,就是當以憐憫的心去行事,使有需要的人得著祝福與關懷。

二、小心我們的焦點

  我們常常忙於教會的大小事務,為教會的使命奔波努力;但是,我們卻遺忘了「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雅一27)。雅各書二章描述對貧窮人歧視的態度乃「你們就重看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面對此情況,雅各提醒我們:「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愛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麼,你們反倒羞辱貧窮人。」(雅二5-7)

  今天,香港教會已是世界上富足的教會之一,但教會群體對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又有何反應呢?在理性上,我們歡迎弱勢社群進入神的國度,但是當他們進入我們的堂會時,我們是否能打從心底裡歡迎他們,又是否預備好去接待與服侍他們,並與他們一同分享上帝的豐富(包括我們堂會中一切華美的設施)。

  作為教會的一分子,我們有否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歧視弱勢社群呢?在我多年的事奉中,看到一些教會領袖對基層及新來港群體的拒絕。他們不單沒有伸出憐憫之手,更攤阻熱心的信徒去開拓有關的工作。我們需要像主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好像羊沒有牧人一般。

三、憐憫貧窮的福祉

  聖經對施予憐憫的人有很清楚的應許,這些應許都指向神給我們的回報(太五7;箴十九17),憐憫是蒙神喜悅的善行,主會紀念。

   關係的建立:當教會去關心有需要的群族時,我們的行動便成為一種關係的儲蓄,做得愈多,關係網絡便愈深。近日,我們代表「基督徒關懷貧窮行動」去關懷貧困人士,每月接到的求助家庭超過二百個之多。在服事的過程中,與他們建立了一種特別的關係,這個接觸點成了福音的預工。

   社會的防禦:憐憫既是蒙神喜悅的善行,也是一個堵塞城市破口的重要元素。面對有需要的一群,如教會不予以關懷和投入資源,將來便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去作補救的工作;何不及早預防,以憐憫及恩慈的行動,祝福有需要的群體。這樣,我們將會嘗到主的賞賜,就是一個充滿和諧與愛的社會。

   神國的將領:當我們帶著憐憫祝福小子中的一個時,我們將會發現主在這些小子身上的奇妙工作。你會看到很多簡樸而堅強的生命,你會看到他們如何逆境自強、潔身自愛。多年來在弱勢群體中工作,看到主親自牧養他們,叫他們成為天國的將領。你不曾見過賭徒變牧師嗎?黑社會大哥成為傑青嗎?

  願教會能帶著憐憫的心,為神作工。這是禧年的日子,叫有需要的人,得著神的救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