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24 期(2001 年 7 月 8 日)
◎ 親密家庭 ◎ 鄭譚佩雲
六月的連場暴雨為津兒帶來額外的假期;但六月連續三天的畢業禮總排練亦為津兒帶來疲累,卻為我帶來又一新體驗。
雖然這已是津兒第二次參與畢業禮遊藝表現,已有的經驗讓她明白總綵排的需要,但不能消滅她心中的無奈和身體的疲累。因為津兒與其他同是下午班的小朋友須於三天總綵排日的早上九時半返回校與上午班的同學一同練習,綵排完畢,回家午膳後又得再返回校上課,津兒今年被安排扮演橙樹,既要站得筆直,又要在適當時候搖擺上肢,每次綵排之後,她總說雙手酸軟,十分疲累。
外子和我當然理解一個四歲半小朋友扮橙樹的辛苦,但實際情況有多辛苦卻不知道,然而我們卻可以肯定津兒不是在撒嬌作假,辛勞似乎正在磨減她演出的熱誠和興奮,因此,我們便想出不同的方法來鼓勵津兒,勉力完成。
我們沒有預先與津兒協議,說若她完成綵排及演出便有獎勵,因為利誘之下來完成自願性表演委實不該。我們每天提醒津兒,參演是她自願的,綵排雖然辛苦,但爸媽仍然支持,更何況其他同學也是和她一樣,一同辛苦。
然而,若缺乏實質的獎勵,上面的說話只成為訓斥而非鼓勵。所以在午膳時間我們刻意加插些小娛樂給津兒。放學時為她帶來一份細小的禮物,表示欣賞她今天的努力和堅持,希望她明天繼續。
這三天的經驗,讓我思考父母對子女表達欣賞、肯定及表示支持的重要。幼小如津兒也還曉得爸媽送上的鼓勵,叫她能勉力完成演出,更何況如她年長和懂事的孩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