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堆夥同


1910 期(2001 年 4 月 1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陳年往事的一段對話,兩個人在道左相逢,又各自牽著一個小兒郎,開門見山的道了好,就會指著那小娃兒說:

  「是令郎嗎、是貴少爺嗎、你的公子嗎?」

  回答的一方說話,好教人泄氣:

  「是乞兒(粵音讀依)仔」。

  小娃兒真有點丈八金剛,一向對自己如珠如寶的爸爸,今天突然把自己貶到成了「乞兒仔」,與其說是謙詞,聽說帶點民俗的忌諱。

  乞、丐也、乞人曰丐。明太祖定墮民為丐戶。乞食,向人求食、討飯充飢。又叫:叫化子(花子),踵門乞食之人。

  粵人一般都叫丐食的人做「乞兒(音依)」因為都有一個討飯的工具「瓦缽」,雅一點稱「沿門托缽」,缽又叫兜,俗叫「揸兜」。行乞的人居無定所,隨走隨把缽子挾在腋下,粵俗叫腋下做「格勒底」,又謔稱之「格勒底出月」。他們聚集的地方,多在土地祠、關帝廟,又被叫做「土地堂、關帝廳人馬」。

  人以群分,每個地方都有不少因著各樣不同的環境而淪落行乞的地步。但也有些是覷著人們的同情心,砌詞或藉著一些缺憾來求人布施。有的大多是個別的,可是最近從灣仔東行直到北角(其他地區可能也有),起初沒有怎樣留意,後來多處有同樣的發現,才曉得像成了一個幫派。看樣子不像本地人,相同的地方,就是訴求的需要不同,明顯的是他們有個標簽。

  「救救我那患上血癌的女兒。」

  「妻子急需手術費,請求救助。」

  還有各種不同的理由,希奇的大家雖然分在不同的地方,但都拿著一塊尺來長闊的紙皮板,用三、四種顏色的箱頭筆,字跡還算工整,有些為保耐用把透明膠紙包著,防水防塵,可是有一個大破綻,內容彼此不同,可是筆跡都是一樣,自成一個幫派~丐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