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來的宗教教育


1859 期(2000 年 4 月 9 日)
◎ 文林 ◎ 吳恩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宗教教育有甚麼目的?

  有人以為宗教教育之目的,是叫人認識以至信奉某個宗教。這話可偏狹了點。宗教教育之最大目的,是啟發人嚮往真理、追尋真理、羨慕真理。聖奧古斯丁曾說,人的心靈若沒有主,人的心願還是不能滿足,因此他禱告說要有一個緊緊追尋主的靈。宗教教育之目的正是啟發人有一個追尋主、追尋真善美的靈。若宗教教育只叫人歸依某個宗教,但對真、善、美無所體悟,則它仍是失敗的。

  

宗教教育是要建立生命

  近些年來,本港的青少年問題十分嚴重,可以說是到了叫人忍無可忍的地步。十歲大的男孩子,竟在街上揭起女士的裙子而被控非禮罪;八歲大的女孩子,竟眷戀童星夢而與家人爭吵衝突,嚷著要自殺;七歲大的男童,竟糾黨在影視店「高買」卡通影碟。識者常歸諸於家庭解體、社會風氣敗壞、物質生活奢侈靡爛,但很少人想到是整個教育長期僵化、惡化的結果,而宗教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缺乏,亦是問題根源之一。香港教會(包括基督教及天主教)所辦的中、小學及幼稚園,佔全港學校接近三成,若能在起碼的宗教教育上有所革新、加強,肯定能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建立一個人,必須從幼年做起,宗教教育也必須從小學階段做起。翻讀時下一般教會小學用的宗教科課本,大部分都是「主日學式」的聖經故事撮要,從亞伯拉罕到羅得、挪亞建方舟、但以理的獅子坑,到新約福音書的故事如耶穌呼召門徒、矮子撒該爬上桑樹要見耶穌、彼得三次不認主等。每課是一篇五十字至一百字左右的課文,加一節金句,然後要學生記幾個深字,如「矮」、「雞」、「髑」字等等。我時常有一個疑問,如果我們的孩子都乖乖的背誦所有課文,每個艱深的字都懂得寫了,如是者經過六年,這些東西對其生命的開展、生活的態度會有甚麼助益呢?

  我們的孩子不是活在真空之中,他們有家庭,有父母,有所處的社區和生活的世界;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受到生活的衝擊和考驗。我們所教的課文,所背誦的金句,所反覆練習的深字,如何讓學生認識現代生活呢?我們的宗教教育,又能否幫助學生建立堅強的品格迎向人生的風浪呢?這些都是需要三思的問題。

  

進入生活的教育

  一套好的宗教教育課程,最好能揉合三方面的材料:第一是信息;第二是處境(包括學生的年齡階段特性和成長任務,與及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第三是應用。我們若硬繃繃的將聖經故事或教會歷史的資料「硬銷」給學生,他們也許會背得滾瓜爛熟,但一到考試結束就忘記得一乾二淨,這又有何益處呢?我們學生所需要的,是一套能指引其人生方向,解釋其人生困境,及鼓勵其身心靈成長的材料,當然宗教科老師的責任也很大,因為惟有他/她才是信息的傳遞者和詮釋者。

  小學生有如一棵小樹苗,極需愛心的灌溉和修剪。現今世界有太多的污染物,足夠扭曲了孩子的正常成長。我們需要格外的愛心和努力,才可以稍稍扭轉目前惡劣的形勢;如此,我們撰寫及編輯小孩子的宗教課程時,更加需要加倍的認真和付代價,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在小學階段,通常是由六歲至十一歲,正值孩子建立品格基礎的年齡。六歲的小孩子開始探索外面的世界,他們問很多問題,想認識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他們也想認識和探索自我。「我是誰?」這是他們最常發問的問題。七歲的孩子喜歡思考,開始有表達個人意見的興趣,並且察覺到生活環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想尋求適應的方法。八歲的孩子較喜歡群體活動,喜歡「埋堆」,體驗到人需要朋友,但也開始有爭執、互相批評。

  九歲的孩子胸襟較狹窄,易憂鬱,情緒開始有變幻(特別是早熟的女孩子),他們對內心世界產生興趣,想知道多一點生命的祕密,例如人從何來,甚麼是愛,人間為何有苦難、死亡是甚麼等。十歲的孩子性情漸趨溫和,開始明白事理,想討好別人,開始對「未來」有憧憬,想建立個人志願。十一歲的孩子正踏上青春期,喜歡「扮大人」,想知道多一點成年人的祕密,也想對一些事情(如家庭裏的事)負起責任。

  宗教教育必須緊扣學生的成長階段,「以學生為本」,而不是「以課程為本」。不錯,聖經中有許多寶貴的教訓和真理,也有數之不盡可以陪伴我們一生的金句,但這一切材料都必須銜接和呼應孩子的成長需要,才可以產生足夠的「化學作用」,幫助孩子有穩固的基礎邁向青年期。

  

齊來努力罷

  我們常說,教育之最大目的是讓人懂得如何做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宗教教育也有近似的意義。宗教教育若不能喚醒人對理想的嚮往,不能開發人的美善心靈,不能啟人以仁義與關愛,不能提升人的生命品質,不能叫人對造物主有所追尋,則它是徹底失敗的。鳴鑼響鈸是吵耳的,惟有傳播愛的音訊,才是於人有裨益。

  讓我們齊來關心下一代的宗教教育,支持任何一個有誠意的改革,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大的空間來成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