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與會意


1890 期(2000 年 11 月 12 日)
◎ 牧養心聲 ◎ 王玉慈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現今香港教會的數目已超過一千間,並且不論大、中或是小型教會都有各自發展的模式和架構。其實模式和架構本身是中性的,並且很多時候都有他獨特的存在價值,可是要維持這些模式和架構的運作,往往也花了教會不少資源與時間。

  當我們靜心數算一下教會在模式和架構上的時間,我們可能會感到驚訝,教會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不簡單!因為架構裡面原來包括了不少的小組、執行小組、委員會......等,當然不同的教會有他不同的架構與名稱。當自己回顧不論以往或是現在,在教會裡所參與的小組及委員會時,不難發現弟兄姊妹參與的數目實在是不少。可是很多時候參與會議的人都非常投入討論和訂下計畫,但當需要落實執行所訂的計畫時,很可惜便會出現「我在這裡,但請差遣他」的情況。因為原來大部分參與會議的弟兄姊妹,會前並未有想及和預備自己要同時負責推動和執行,以致很多時候所訂下的目標與理想只停留在空中樓閣的景況,不但不能實現,並且還會帶來不少的無奈和挫折感。其實會議是重要和有他的價值,但是當會議未有足夠的人力和資源配套時,所有的會議只能在會議後凝固下來。

  還有,當我們需要參加的會議愈來愈多時,慢慢便會不知不覺地「愛上了他」,並且有時更加不能自拔,成為一個會議愛好者,更有嚴重成為會議愛好癖「meetingaholic」。每次需要訂定日期的時候,當牧者和弟兄姊妹打開生命冊時(日記簿),能成功安排到大家都能參與的日期時,難怪大家都要高呼哈利路亞,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冊早已編滿了不少會議。會議本身是靜態的(static),我們很少看見會議能帶來甚麼果效,但當會議加上配套時,便能將會議所蘊藏的潛力釋放出來帶來動力(dynamic)和果效(result)。

  所以,當我們看見會議(meeting)加上資源(money)和人力(man)時,便能看見會議的真正作用,若不,會議(meeting)便可能變成沒有意義(meaningless)和神話(myth)。原來我們發覺會議與會意只是一線之間的分別,我們是否能會意會議的真正意思,或是以為會議會意外地帶來實際的果效,最重要的都是以我們的參與為依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