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上海的朋友在街上碰頭,問起他的近況,又是一句「黃腫腳」(不消蹄),他原是有車階級之人,幾年來可能是經營不善,連車也賣掉了,起先住所也頗寬敞的,如今遷入公屋,由於家裡人丁不多,配了一個不大的單位,他的廣東話說得不錯,可是咱們總喜歡用上海方言對話,他無限感慨地在說:
「阿拉嘛,房間愈住愈小,車子愈坐愈大,交關倒楣。」
由自置近千呎的樓房,搬到三百來呎的公屋,坐慣了私家車,改到每天擠巴士,這個大小之變,差距遠了,「交關」是真真的意思,倒楣是說際遇不佳,只好安慰一番,他聽了等於沒聽,當然都是牢騷。我們幾十年前曾在一家店裡共事,我虛長他幾歲,已是七十出頭,有一段時期也風光了一陣子,但到了這把年紀,甚麼豪情壯志也歛了下來。彼此還是到食肆裡飲杯茶、敘敘舊,誰料又觸了霉頭,更添惆悵。
老漢們話匣子打開,除了些夾纏不清的想當年的老骨董話題之外,儘會問及彼此的晚輩,也是老漢們最熱衷、最樂談的,不期然的問起他的兒媳,在記憶中他有一個兒子,到如今該是四十上下,不問猶可,一提起竟然眼眶發紅,這還有好消息嗎?原來「黃梅未落青梅落、白頭人送黑頭人。」我也犯了人生三不問:「少年莫問父、中年莫問妻、老年莫問子」的一問,把原先道左相逢興敘敘的相見甚歡,到了相看無語,黯然道別。
俗語說:「爛船也有三斤釘」,他雖然境況大不如前,但生活上不大成問題,老伴尚在,孫兒快將大學畢業,給他帶來希望。
回過頭來看他的背影,步履仍健,瞬間消失在人叢中,可喜的是他也是在主裡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