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重尋到理想再建【歷史的終結:教會大學之「死亡」】


1838 期(1999 年 11 月 14 日)
◎ 古道今詮 ◎ 梁元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人眼中,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道理,都是麻醉人民精神的思想的鴉片,是反對科學的唯心主義,與科學的及唯物的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大相逕庭;而教會大學則被視為帝國主義的附庸,是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文化工具。職是之故,中共建國後便對教會大學進行大力打壓。一九五二年更藉著教育改革和高等院校調整之名,把大部分教會大學廢除和結束,或強迫其與其他公立大學及政府機關合併。燕京併入北大,輔仁則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工商大學的工學院併入北洋大學,後改天津大學,而商學院各系則併入南開大學,其校址則用作天津市外語學院。齊魯大學亦於院系調整時併入山東大學,至於金陵大學及金陵女子大學,則兩校先行合併,再併入南京大學,原金陵女大校址則用作南京師範學院。東吳大學於一九五二年與江南大學及江蘇文化學院合併,在東吳原址設立江蘇師範學院,至一九八二年始改名蘇州大學。

  至於設在上海的東吳法學院則在一九五二年被撤銷,其法律系併入華東法政學院,會計系則併入上海財經學院。上海的三所教會大學也在一九五二年解散及改組,聖約翰的各科系,分別併入上海第二醫學院、上海財經學院、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及復旦大學;滬江大學的不同院系也分散和併入華東師範、復旦及上海財經學院;至於天主教的震旦大學,其醫學院併入上海第二醫學院,法學院、文理學院及工學院則分別併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及華東師範大學。杭州的之江大學則分別併入之浙江師範學院和浙江財經學院;位於武漢的華中大學則與中華大學及中原大學合併,一九五三年改為華中師範學院,即今日的華中師範大學。成都的華西協合大學,先於一九四九年由中共接收後即改組為醫藥學院,科系調整後於一九五三年改名為四川醫學院。福建的兩所教會大學-福建協和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在一九五一年合併為福州大學,其後又演變成為福建師範大學。位於廣州的嶺南大學雖不屬任何宗派及差會,但同樣難逃撤銷的命運,一九五二年院系調整時併入中山大學,校園也被佔收,成為中山大學的校址。

  總的而言,一九五二年的高等教育院系調整,實際上標誌著大學「國有化」(Nationalization)政策的落實,所有的私營大學及教會大學均被撤銷,其數十年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角色也因此劃上了句號。這是教會大學在組織上及體制上的「死亡」。

  但是,教會大學在中國還經歷過另一種意義的「死亡」-在意識裏,在觀念上,以及在記憶中的「死亡」。

  在學術研究的領域中,在教育史的書籍裏,在歷史論文和學術討論中,再沒有教會大學的分兒。從中共建國以來,學術界好像完全忘掉了這些曾經輝煌一時的教會大學,沒有人再提及其歷史,好像它們從來就沒有在中國出現過似的。根據一九四九至一九八二年中國大陸出版的歷史論文的統計看來,在「文化史」和「教育史」,以及在「中國近代史」各類之中,連一篇關於教會大學研究的論文都沒有,更沒有一本任何關於教會大學研究的專著。和教會大學有密切關係的基督教,雖然被批評及指責認為是西方帝國主義侵華的工具,但作為反教材,也至少也算是被拿來作為研究的對象,勝於不聞不問。這種無聲音無文字的對待,造成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廿多年間教會大學歷史研究的一片空白。這是組織和體制之外的另一種「死亡」,可以稱為教會大學「歷史的終結」。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前,在中國大陸上提及教會大學歷史的著作,可能只有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一種,其他有關教會大學的文章和資料,包括全國及地方政協出版的《文史資料》和回憶錄等,都在一九八○年之後才陸續面世,雖然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由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Universities in China)出版了好幾本中國教會大學的校史,但不為中國學者注意,像有意識地要把這段教會大學的歷史抹掉。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