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繁榮的都市,人人生活非常緊張,基督徒要怎樣去適應它呢?本文給你一個答案。
每天不論任何時間,我們去到馬路上,唯一所感覺到的是,行人衆多。從好的方面說,肩摩擊擊,絡繹不絕,市面實在繁榮:但從另一方面看,差不多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了無暇晷,的確,住在近代的都市中,生活的繁忙與緊張,實非我們祖先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時所能夢想得到。人們早晨一覺醒來,就要忙於自己的事:學生們忙着上學,公務員趕着簽到,商販籌劃送貨驗貨,經紀人亟須提供生意:坐在茶樓上,所討論的是謀生的方法,賺錢的門徑:真正所謂「嘆」其一盅兩件者,已不多見了。走在路上,目的地稍遠,為了爭取時間,雇的士,搭巴士,無不爭先恐後,猶恐不及。這種生活,實在太緊張了:患神經病的人,據說,近代多於古代,都市多於農村:我們可以說,就是這種緊張的生活所造成。處在這種生活緊張的環境中,如不善於適應,不但損害自身的健康,更會影响所從事的工作。那麼,我們怎樣適應這種緊張的生活呢?
我們打開報紙看看,甚麼維他命驅勞藥的廣告,觸目皆是。為甚麼這些藥品異常流行呢?那就是說、一般人的生活太緊張了,因緊張而疲勞,因緊張而神經衰弱,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他們以為是,莫如吃補品加添精力。也有的,為了鬆弛自己的精神,於工作過後,或去看公餘塲,或於星期日去爬山,去游水,去釣魚,較有年紀的,去玩氣功,練太極。究竟這些方法,能不能實在的解除本身的緊張狀態呢?我說未必。這些調劑的方法,只能使人暫時忘記緊張,並不能消除緊張:須知一經回到現實,依然緊張的環境在纏繞着。逃避緊張,與適應緊張,是絕對不同的兩件事。然則怎樣才算正確的適應方法呢?我以為,方法是具體的措施,當因人而異,因地因時而不同。但原則卻是絕對的,不變的。這裏,我願提供兩條絕對而不變的原則:
基督徒適應近代都市的緊張生活,第一要持忍耐的態度。英文(Patient)這個字,具有兩種意義,一是「病人」,一是「忍耐」。這確是最有意義的一個字。一個人有病,當然希望痊愈,但痊愈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論是名醫神醫,手到儘可以回春,卻未必可以手到病除。病之除,必須假以時間,身體逐漸健康,疾病自然消除。中醫治病,用全體療法,也是這種道理。我們住在都市的人,都可以說是病人,多多少少都有點不健康:都市的生活,也是病態的生活稍一處理不慎,疾病卽會加重。比方說吧我們每日往來,靠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不敷或者由於乘客擁擠,搭不到車,有什麼法子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忍耐。忍耐的人,會思索出適應的對策,而又無損於自己的品格,無害於自身的健康。這忍耐,在別人看來,是奴隸性,是無可奈何的表示:但在我”們基督徒看來,卻是至高無上的美德。具有這種美德,可以適應任何複雜的環境。
第二、要抱喜樂的胸懷,基督徒的生活應當是樂天的,達觀的。生,固然滿心喜樂:死,又何必太過悲哀。經營商業順利,諸事如意,固然高興愉快:失敗,生活坎坷,也不失望沮喪。有職務,我盡本分,切實負責,失業賦閒,我祈求上帝,再為我另開方便之門。天大的事,不論其變化如何基督徒來說,總是滿懷喜樂,胸襟敞亮的人也許會說,這是阿Q精神,是鴕鳥政策,但有了此種胸懷的基督徒,一定是獲得最後的勝利,那也就是基督徒的得勝生活。讓我們具體一點說,仍以交通為例吧!今天要趕時間,卻只差一分鐘,趕不上車,搭不上船,實在令人懊悔氣憤,可是我們為甚麼又不想到那一次令人興奮的事呢?這裏落車,裏上船,時間又是多麼的巧合,對此既無所特喜,對彼又何必特怒呢?藉此以例餘,凡事喜樂,不論環境如何複雜,生活如何張,又怎能影响我的毫髮呢?
說教式的文章,寫得太長,令人寡興,原則兩次已畢,就此帶住,讓我們作一小結:
今日的報紙和雜誌,多有討論促進健康的文章。不論採取什麼方法,只要無法解除緊張,想促進健康,那一定是緣木求魚的事。不過,一個住在近代都市中的市民,倘能堅定凡事忍耐與喜樂的原則,適應一切,修養有素,持之以恆,我雖不敢保證他延年,卻敢保證他必然卻病。我們的肉身,遲早必有機件損壞的日子:但能平平安安順利無阻的用到自然損壞的那一天,我們已經是得勝的人,已經無愧於再見主面了。
【要聞】
【文林】
【特稿】
【基督教現世紀】
【家庭婦女】
【教會消息】
【教會聖歌史】
【漫畫】
【示範室】
【芥子集】
【靈裏的禱告】
【青年園地】